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清穿]三朝太妃
  4. 122、第 122 章
设置

122、第 122 章(1 / 2)


胤祜被晋封为贝勒,除此之?外,雍正钦点他为内务府广储司和?会计司的总管郎中?,凌驾于两司之?上,不参与广储司的内廷分配和?会计司选送太?监、宫女等的具体差务,只管理皇上的私库。

其中?,江宁、苏州、杭州三个?织造府,以及各地八百多处皇庄,乃至于即将兴建的玻璃作坊,胤祜皆有督管之?权。

而胤祜并?不参与织造府、皇庄和?玻璃作坊等的实际经营,最主要的职责是替皇上管理私库各项收入、支出?,将来雍正所有的私库拨款,全都?要经过胤祜这个?总管郎中?之?手,于其他对接部门来说,官职不算大,权力?不可谓不小。

胤祜新?官上任的第一件事,是上折一封,奏请皇上在大清兴建一所综合学院,这个?学院有别于大清之?前的官学和?近年来渐渐放松开来的民间书?院,并?不学八股文等,而是主要研习算学、工学、农学等学科,以便为大清网罗更多且更多样的人才。

雍正早就知道胤祜在准备这个?折子,但是并?不十?分了解细节,他们彼此之?间虽有联系、交叉,实际皆有各自的生活圈层,尤其是雍正,忙碌到?只能抽时间休息娱乐,自然不可能时时关注胤祜。

此时雍正认真地看完这封折子,并?未给予评价,而是先问?道:“这是你一人所书?吗?”

他居帝位越久,积威越重,胤祜不敢隐瞒,答道:“回禀皇兄,此奏折乃是臣弟与二哥一同商讨所拟。”

“借鉴西洋学科兴起之?风,摒除西洋学院糟粕之?学,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雍正念出?折子上的后几?句话,“你可知这样一所开创先河的书?院,便是排除万难顺利建成?,广收学子之?时定然也会受到?重重阻碍。”

胤祜躬身沉静对答:“皇兄,臣弟以为,这样一所学院乃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便是暂时有些艰难,百年后也定会如出?使西洋一般成?为后世瞻仰皇兄的功绩。”

雍正不置可否,他是个?务实的人,帝王的功绩终归是在江山百姓,一所学院带来的名声,不如民心所向,不过年轻人干劲十?足,他也没必要打击,便松口应允了。

雍正顺便还划了一块儿地给胤祜,随便他折腾。

胤祜大喜,喜过之?后,期期艾艾地问?:“皇兄,那这建学院的钱……”

雍正眉头轻轻一挑,问?道:“你这一趟出?使,百万两未赚到?,几?十?万两也该赚到?了,学院是你主张建的,地也已经分给你,其他花销,难道还要朕来承担吗?”

胤祜一下?子苦了脸,“皇兄,臣弟便是有些积蓄,也负担不起一所学院啊,而且还有日后的维系所出?,难道都?有臣弟一人负责?臣弟还要当山长不成??”

无论这所学院教?授什么,沾上一个?“学”字,便是巨大的名声,一个?先帝皇子,怎么可以拥有一所学院,甚至还成?为山长。

胤祜这是在表明他的态度,他只是主张,并?无其他野心,当然,不想一个?人出?钱,紧紧巴巴地维持一个?学院运转也是极重要的原因。

雍正自然也不会真的为难他,转而道:“你若是能让弘历对书?院起兴趣,朕便出?钱,若是不能,朕恐怕便要再仔细思量思量。”

胤祜不愿知难而退,离开养心殿便思考如何打动弘历,而在没想到?确切的办法之?前,也并?不耽误他跟弘历重新?拉近因几?年未见而疏远的关系。

弘历入朝多年,比起当年的少年模样,更添了几?分不露声色和?威仪,已经很难从他表面的神色言语探知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两人很迅速地恢复到?比较亲密的状态,可与其说是胤祜的努力?,不如说是弘历的顺水推舟,但是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亲密也有界限,尤其是弘历这样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得分外注意,很多事情需要权衡利弊,不再像少年时那般可以随意言说。

胤祜始终找不到?切入点提及,或者说他已经很清楚,利益才能动人,当他真的将这样的置换摆在明面上之?后,他就得彻底摆清楚自己和?弘历的关系,这让胤祜多少有些怅然。

雍正全都?看在眼里,也不提醒,就让他一人慢慢摸索前行,直到?融入进朝堂官场之?中?。

心态摆正,胤祜想出?办法也并?非难事,四阿哥弘历表面温和?尔雅,实际是个?极骄傲的人,想要投其所好,自然不能直接送上去,而是要假作不经意地被发现,激起弘历的胜负欲。

是的,正是胜负欲。

弘历是个?自视甚高的人,同时他极为崇拜祖父康熙,这两点都?能利用。

胤祜借出?宫开府前设宴邀请弘历、二十?胤祎、二十?一胤禧、弘昼,胤禧喜文,早就对胤祜带回的西洋书?籍表示过兴趣,他应该会主动提起,便是不提及,胤祜提前交代一句,胤禧连问?都?不会问?也会帮他。

而胤祎和?弘昼都?不会附和?那些谈书?论道的话题,弘历却不会缺席,胤祜一方面提圣祖对西学的推崇,一方面提及出?使时跟西洋学者交流时泛起的不服气,然后再以出?使海商获取的巨大利益震动几?人,他的目的便成?了一小步。

胤祜在弘历面前,将他想要创建学院定性为不服气,认为中?原能人辈出?一定不会逊色于西洋,这完全契合弘历的心态想法,剩下?的便是一点点一步步、潜移默化地吸引他的注意力?。

挺麻烦的,但是胤祜想到?事成?之?后能从皇兄手里掏出?一大笔钱,完全没有一丝不高兴。

此事非一日之?功,胤祜还有别的差事需要做,并?不急。另外,他和?福晋从宫中?搬出?来之?后,跟胤祎、胤禧两位兄长走得更加近,胤祎的亲额娘高太?嫔和?胤禧的养母贵太?妃瓜尔佳氏都?过了天命之?年,两人请旨想要接贵太?妃和?太?嫔出?宫荣养,胤祜便也开始考虑接宣额娘出?来荣养。

胤祜不能擅作主张,茉雅奇便代替他进宫询问?宣太?妃的意愿。

“不用请旨,我不出?宫。”

茉雅奇是先跟檀雅说过之?后,被檀雅支到?佛堂亲自请示宣太?妃的,闻言,劝道:“宣额娘,出?宫荣养,各方面都?不会比宫中?差,但比宫中?约束少许多,您好歹再考虑考虑。”

“不必考虑。”宣太?妃淡淡道,“宫里有你们额娘,就比宫外强百倍,我不觉得受约束。”

茉雅奇无法反驳,回去跟胤祜一说,胤祜竟也不觉得意外,叹了一声,道:“如此,便不请旨吧。”

后来胤祜到?安寿宫请安,檀雅还极得意地笑说:“你宣额娘心里,额娘比你们小夫妻可重要多了。”

胤祜笑:“额娘们能相互作伴,儿子心里也是高兴的,只是难免还是有些酸涩,额娘们都?不需要儿子了……”

檀雅轻轻瞪了她一眼,“你还说,我问?茉雅奇,她说你整日忙的不见人影,就这还想接你宣额娘出?去,难道还要让茉雅奇代你尽孝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