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筑宋
  4. 第101章 郭药师的新政
设置

第101章 郭药师的新政(1 / 2)


第101章郭药师的新政

郭药师出身北地,对辽国的南北院分治契丹汉人制度体会极深。大辽行“捺钵”制度,其律法因俗而治,契丹人、汉人分南北两院,各用其律。在当时,也的确是个巧妙法子。

等到女真立国后,他们初用“勃极烈制度”,议事由各族合议表决,票多者行之。宋金之战,就是粘罕联合了翰离不等人发起,哪怕皇帝完颜吴乞买不太乐意,他也只能接受。

此后不断吸收宋辽制度,特别是驸马都尉高子羽的反复剖析,太宗皇帝才算渐渐明白做皇帝的威权和妙用,如今正在逐步从二元治政走向单一的汉法制度。

说白了,就是放弃女真人的“勃极烈制度”,完全采用汉人制度来统治国家。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文明进步,于是民间纷纷以为皇上圣明。

因为对底层的汉人百姓来说,谁做皇帝无所谓,只要自家的汉人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就好。现在是他女真人主动求变,而女真人之所以要求变,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

完颜吴乞买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的确有效果。于是又提出一个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的重要主张,因为完颜吴乞买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统”的概念。

他主张中华一统,民族平等,不分夷夏。以后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中华之民,所以大金南下也不是为了入侵你矬宋,而是为了统一中华!

可以说,这个思想在后世看着很正常,但在当时,却是非常超前的概念。作为皇帝智囊的高子羽声望日隆,隐然已为汉臣之首也,甚至盖过了刘彦宗、时立爱的锋芒。

有了这些先例,加上与北地故旧的书信往来,让郭药师大受启发。随着宋金停战后,郭药师的权柄也日见稳固,为了表示他治政清明,于是允开朝廷言路,不禁民间议论。

哇塞!汴京的百姓,还从来没能那样畅快地表达过自己的意愿。那些天里,不但汴京城的阳光更加灿烂,就连汴京城内的空气,也似乎畅快许多。

西水门大街上的往来人群,脸上笑容更加生动活泼起来。一个国政昌明的时代呼之欲出,似乎就要跟此前的黑暗料理说再见了。

但是这些国人的感觉,只能说,都是表象而已。安宁哪怕人在海州,他用屁股也能想到,以汴京官场的黑暗、龌龊、肮脏程度,别说阳光了,激光都无法照耀透彻呢!

郭药师的确比赵佶、赵桓父子开明,但他也更务实。陈东的上书,曾经引发他许多不快。只是拘泥大宋的朝堂制度,这才放了陈东一马,甚至还给了陈东一个小小的封官。

也就是这出戏闹腾出来后,才让郭药师在汴京城里得了一个宽厚仁慈的美誉。“宰相肚里能撑船,诚如斯言哉!郭少宰果然不失昔日太祖皇帝之风范也。”

许多大臣的纷纷赞美,着实让武人出身的郭药师飘飘欲仙。自此朝廷议事,更加注重对大宋规矩的引用。哪怕时常心生厌烦,他也要为了宰相的身份,悄悄压了下去。

所谓老成持重,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郭药师的眼界大开,处理政事越发练达,瞻前顾后,甚至狐疑不决,哪还有他昔日杀伐决断的果敢?

蒋仝扣了钱粮辎重要邳州,郭药是觉得人家有道理就给了。此外,关于柔福帝姬下嫁海州的方案,也总归是大宋对安兆铭的一种羁縻手段。

郭药师既然没有把安兆铭扣押汴京的心思,自然也是乐见其成。但是却要等它海州建好驸马府才行。总之这件事啊,也要先拖延它一年半载再说吧。

对汴京的百姓而言,他们也很快就尝到了朝政清明的代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汴京的确开放了民间言路,但他同时也增加了民间税赋的负担,让你痛并快乐着。

郭药师自觉理政手段愈发娴熟,得心应手。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大宋的边事已安,汴京城曾经的慌张都渐渐消散。

谈笑之间,朝野鸿儒们再次意气风发起来。秋后算账、历史假设,那历来都是国人最爱玩耍的官场游戏。放嘴炮而已,嘴炮之王安尧臣已经赶来汴京的路上。

郭药师立足大宋朝堂的时间实在太短,不知道朝堂之上,除了雨露均沾外,还要时常有霹雳手段!一个不会耍流氓的宰相,如何坐稳宰相的位子!就凭你的大肚囊吗?

后世的某个教员就曾经曰过,“不是东方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这种朝堂人心故事,历来含糊不得。既然你郭药师没了锐气,自然就要另有锐气的人物出来搅和。

“若当初不是某某人如何如何,则国家何至于今日如此如此?”太学生雷观上书论参知政事李纲在河东怯战,先失大将何灌,其后移祸焦安节之奸。

亦有太学生魏佑论“河北宗泽妄言兵事,假朝廷钱粮养河北巨寇事。再论太原张孝纯任人失察,重用其子张灏,并冀景怯懦,耿守忠反复二三事。”

此外又有布衣欧阳澈伏阙上书,极论“琅琊郡候安兆铭包藏祸心,以军械督造挟持朝廷事”云云,看得郭药师心情大畅。看看,郭某人还是很有些群众基础嘛!

乃参详昔日太学生陈东的上书故事,以官家赵桓名义下诏曰:“太学生雷观、魏佑,布衣欧阳澈上书言事,忠心可嘉,特与同进士出身,除秘书正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