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宦海(科举)
  4. 30、第30章:县试(捉虫)
设置

30、第30章:县试(捉虫)(1 / 2)


顾蔓出嫁之后,顾云浩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学业上,甚至比先前更用功了?几分。

不为其他,只是他心里越发觉得急迫起来。

若是他能早些考中秀才,那是不是顾蔓就能说个更好一些的?人家?

每每想到这里,顾云浩就更是坚定了?要发奋读书尽快下场的?决心。

虽然大?姐已?经出嫁,但二姐的?年纪也不小了?。

从?小到大?,他跟顾芝的?感情最为要好,自然不想他二姐今后嫁得不如?意。

再则来说,不仅是为了?给家里的?三个姐姐撑腰,就是为了?他今后的?前程,顾云浩也没有丝毫退路可走。

本朝的?县试乃是三年两考,隔年一次,为了?方?便集中应晋府试,各县的?县试都是差不多同时举行。

一般在县试开考前的?一段时间,县里就会?贴出公告榜文,告知全?县学子县试的?相关事宜。

因县试大?多是在二月间,所?以这年顾云浩刚过完十四岁的?生日,临川县就贴出了?榜文,定在二月二十四进行县试。

所?谓县试,乃是由本地知县主持,并亲自阅卷。

因着考虑到参考学子众多,知县分身乏术,县里的?教谕和训导,也会?参与其中,作为监试官,并参与阅卷。

在有的?县里,知县还可以让自己信任的?刑名师爷襄助县试事宜。

当?然,县试的?一切事情,都还是以知县大?人心意来决定。

除了?决定学子县试取与不取之外,知县还可自主决定县试一共分为几场。

以本朝来说,县试大?多是考三场或四场,但有的?县也会?考五场。

第一场最为重要,被称为正场,若是考得好了?,就会?直接被取中,等待参加四月份的?府试。

当?然,第一场取的?人数是比较少的?。

这也属正常,毕竟一场考试虽然能看?出些功底,但为着谨慎而言,知县一般都会?再看?看?后面的?考试。

虽然第一场取得人数少,但知晓关键的?学子们都不敢小瞧。

因为这一场考试下来,知县大?人看?了?众考生的?卷子之后,取与不取,心里就有了?个大?概,只是会?根据后面的?考试稍微调整罢了?。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第一印象了?,若是第一场的?卷子知县看?着心里满意,第二场又?没什么失误,基本就能取中了?。

所?有一般来说,第二场取中的?是最多的?。

后面的?第三场、第四场则相当?于是捡漏,是为了?看?看?有没有什么沧海遗珠之类的?作用了?。

虽然一场取中对于知县来说会?担些风险,但朝廷的?规矩在那里,各地知县们即使再谨慎,也不能不取,只是减少取中的?名额罢了?。

所?以只要是正场取中的?,那基本都是文章写得很合知县心意,且有一定实力功底的?学子。

民间俗称的?案首,在县试这个层面,实际就是正场取中的?第一名。

虽然县案首这个名头没什么看?得见的?实惠,但内里还是很有作用的?。

首先是代表了?知县的?欣赏和认可,能在知县面前留下个印象,以后在县里说话办事都方?便许多。

更重要的?是,一般府试的?时候,知府若是没有特别?的?不满,都会?给属地的?知县们一点面子,将各县的?案首取中。

这也就是意味着,如?果考中了?县案首,府试基本上也就能考中了?。

县试的?第二场也叫初复,第三场称次复,第四场为再复。

每场考试都只考一天,隔三天一考。

每一场考完后的?第二天,县里的?就会?放榜,公布当?场考试取中的?学子姓名。

若是取中了?,就不必参加后面的?考试,没取中的?就会?一直考下去,直到最后一场。

临川县的?知县姓胡,据说年纪不过三十多岁。

这位胡知县乃是两榜进士出身,行事沉稳老?练,想来是属于对仕途还颇有雄心的?那一类人。

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胡知县到了?临川县后,每次县试都是决定只考三场。

但就是只考三场,这其中的?工作量也不小。

要知道他们淮安府一带,虽然不及苏杭的?鼎盛文风,但却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参加考试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临川县又?临近府城,不论是人口还是文风,都要比其他县强些,故而每次县试参考的?都有一两千人。

所?以临川的?学子们在科考一途上,都走的?很艰难。

每次县试,取中的?人数都是有限的?,大?多都是在四十人到六十人之间,因而录取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这还仅仅只是科考路上的?第一关。

就是因为知晓这些,这么些年来,顾云浩从?来不敢懈怠,更是不敢小瞧科考,只有尽全?力苦学。

县试的?事宜都是由县衙的?礼房负责准备张罗。

因着临川县试规模大?,参考人数众多,所?以县衙各房都抽了?人手到礼房帮忙。

而且,因为考试期间阅卷量过大?,又?诸事繁多,一旦开考后,县衙就会?封印,基本上除了?重大?事件,知县一概不问诉讼等事。

自榜文发布之后到开考的?前十日,所?有准备参考的?考生都要前去县署礼房报名,且报名的?时候还需一并请了?禀生作保才可。

顾云浩他们私塾此次有五个内舍学生要参加县试,因而县衙的?榜文一张贴出来,几人就商议着一起找禀生作保之事。

县里的?禀生不多,基本上作保都是要收作保费用的?。

打听了?一番,基本上都是相熟的?学子一起找同一个禀生作保,到时候一起去报名,禀生往来方?便些,收费就会?稍稍便宜一点。

但也便宜不到哪里去,怎么也要四五两银子。

好在梁成?业有一相熟的?禀生,因看?着梁成?业的?面子,每人只收了?他们二两银子的?保费。

这次县试,顾云涛也参加了?,只是跟顾云浩不是同一个禀生作保,就没有一起报名罢了?。

家里两兄弟都考这次县试,顾家众人更是紧张的?很。

顾明良一听说要花钱找人作保,二话不说就让李氏拿了?银子给顾云浩跟顾云涛两人。

顾云浩原本想着这两年他抄书赚了?十来两银子,就不必从?家里拿钱,但奈何顾明良执意要给,说要一碗水端平,顾云浩也不好再坚持。

二月五日这天,天气微微有些寒意,顾云浩、楚毅等人跟着为他们作保的?禀生一起到县署报名。

这位禀生叫吴成?,年纪将近四十,想来是为人作保惯了?,带着顾云浩几人熟门?熟路的?就到了?县署,又?在衙役的?引领下到了?礼房。

刚至礼房大?门?口,一礼房的?杂役见着吴成?身上代表身份的?生员衫,当?下就不敢怠慢,忙笑着引他们入内。

“请略坐等片刻,几个录房都有学子在报名,只等他们一出来,就可进去了?。”那杂役解释了?两句,便请几人先坐。

又?等了?一会?,才轮到顾云浩几人。

临川县试因为参考人数众多,所?以一共备了?六个录房,每个录房由一名书吏负责,外加几人帮忙打下手。

进了?录房,先是由杂役分别?询问填写顾云浩几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待填写完毕,再由吴成?签字作保,才一并交给本房负责的?书吏验看?。

那书吏验看?过后,又?询问了?几人一番,确定其三代之中无人从?事娼、优、皂、隶以及贱民之列,方?才让那杂役带着几人去领取考牌。

杂役记录下他们的?相貌特征,又?贴在考牌背后,待签字盖印之后,方?才交给几人。

如?此一番下来,整个报名的?流程才算走完。

几人辞了?吴成?,又?到文房铺子买了?考试需用的?笔墨等物,一起回了?私塾。

县试的?考点就设在县学旁边的?考棚。

因着他们私塾离县学不远,顾云浩就决定考试这几天还是住在塾里。

为此,李氏可是一直忧心的?很。

又?是担心他吃不好,又?怕他赴考的?路上出现什么变故,还提议让顾长光到县城的?客栈住下,来回接送顾云浩考试。

但最后耐不住顾云浩坚持,也只得作罢。

顾云涛所?在的?私塾离县学要远一些,自然就要住客栈了?。

由于各地考生都到县里考试,客栈生意大?好,特别?是靠近考点的?几家客栈,早早就客满了?。

好在顾长荣托人想了?办法,好容易才在县学旁边的?如?意楼留下了?一个房间。

顾长荣担心儿子,加上这几天衙门?没什么事,索性告了?假跟着顾云涛在如?意楼住着,当?起了?专职陪考。

当?然这些事情此时已?经无法引起顾云浩的?注意了?。

现在他的?全?副心神都在温书上。

与他一起选择住在私塾的?还有李文旭跟楚毅两人,因而三人经常在一处温书。

梁成?业也会?每日指点他们几句,但并不会?多说,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学生们自己才清楚自己的?学业情况,自己温书才是最有效果的?,老?师说多了?反而影响学生的?心境。

师娘陈氏也很是关心几人,自县试报名之后,他们的?饭食茶点一应都是由陈氏打点,虽然称不上珍馐美?味,但也比饭堂的?伙食好多了?,几人自是感激不已?。

******

备考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半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考试这一天,三更的?梆子刚响了?一声,顾云浩三人便穿衣起床。

洗脸刷牙之后,感觉整个人清醒不少,顾云浩就开始检查自己的?考篮和要带的?东西。

考篮是早早就准备好的?,因为防止考生夹带,本朝考生一律都只能用考篮,不管是笔墨纸砚还是随身携带的?食物清水,都全?部?放在考篮里面。

检查了?没有什么漏掉的?东西,顾云浩又?理了?理衣裳。

这时楚毅跟李文旭二人也准备妥当?,三人一起到了?前厅。

梁成?业此时也是早早地等在了?那里。

三人先是跟着梁成?业一起拜过了?孔子像,又?跟着梁成?业一起到偏厅吃早饭。

早饭自然也是陈氏提前吩咐备下的?。

有馒头、包子、红豆稻米粥,外加两种小菜和鸡蛋。

因着要考试,所?以稻米粥煮的?比较稠。

只是三人为了?避免在考场上三急不便,还是主要吃的?馒头跟鸡蛋,稻米粥只稍微喝了?一两口便罢。

一时间吃过了?早饭,梁成?业亲自送他们出了?私塾,看?着顾云浩三人提着灯笼走出了?巷口。

他们私塾离考棚很近,不过一刻钟左右的?路程。

因着离考棚近,一路过去,随行同路的?人也越来越多,人流车马来往不断。

虽然往常此时都仍是一片夜色笼罩,但今天却不尽然。

不论是马车还是行人,都或挂或提着灯笼,在众多灯火的?映照下,哪里还分得清是什么时辰。

到了?考场,更是一副车水马龙的?景象。

参考的?考生、陪着家里子弟考试的?长辈、前来跟着伺候主子的?仆人,密密麻麻地都聚集在此。

更有许多马车来来回回。

好在有衙役在当?中往来巡视和指引众人,才不至于乱了?套。

顾云浩三人一到考场,就在衙役的?指示下灭了?灯笼。

“参加考试的?考生去前面排队。”那衙役径直说了?一声,就让他们赶紧往里走。

三人也不多作停留,忙按着衙役的?指引到前面入口处排队。

此次他们县里一共有两千一百多名考生参加县试,因着人数众多,考场一共分了?六个入口,每个入口前都已?经排了?长长的?队列。

考生们需要依次等待检查搜身之后,方?可进场。

顾云浩等人来的?算是比较早,但前面也已?经排了?不少人。

等了?一会?,天色稍微亮了?一点点,便有一名衙役出来传话。

随着考场前面鼓声一响,考场外也安静了?下来,此时那衙役高声道:“县尊大?人示,考生入场。”

话音一落,六处入口同时开门?,考生依次开始入场,衙役们两人一组,开始检查考生的?考篮和衣物,看?看?是否有夹带。

检查通过的?考生,便可以陆续从?六处入口进入甬道,而后经考场正门?进入考棚。

顾云浩他们前面还有好几轮人,但也着急不得,只能耐心等着。

待天色将明未明之际,方?才轮到他们。

顾云浩先是按规定递上自己的?考牌和身份文书,待核对验看?之后,便由两名差役引着到一旁搜检。

搜检是一人检查考篮,一人专门?搜身。

顾云浩的?考篮很是简单。

除了?装着三支毛笔、墨锭、笔架、砚台等文房之外,就只一包云片糕和两个馒头,另外就是一竹筒清水和一块抹布。

那差役查看?了?一番,见并无什么不妥,就装好还了?回来。

这里顾云浩随身穿的?外衣也已?经检查完毕,待差役搜身之后,便又?穿上外衣,提着考篮,从?正门?进场。

进场之后,还要先去领了?考舍牌,才能找到自己的?考舍。

一般而言,考舍牌也是随机发放的?,但在县试这一级,管理的?还相对算比较宽泛,一些有权势的?人家,还是能想到办法提前给家里子弟弄到好一点的?考舍。

当?然顾云浩他们家显然不属于有权有势这个范畴,因而顾云浩对考舍的?期盼并不是很高。

进了?考棚,果然也是等了?黑压压的?一群人。

顾云浩耐着心思又?等了?许久,方?才领到自己的?考舍牌。

因着历来考生众多,临川县的?考棚修的?很紧凑。

考场正门?对着的?地方?乃是公堂,公堂坐北朝南,堂上坐着胡知县、县丞、教谕、训导诸人。

公堂两侧都是一排一排东西走向的?考棚,两排考棚之间有个三米来宽的?甬道,甬道两端都分别?放了?两个装满水的?大?缸,而茅房则是在考棚远离公堂的?那一端。

由于考生众多,衙役忙不过来,考生都只得自己拿着号牌去找考舍。

但好在每个甬道入口,都有一名衙役值守,找不到号舍的?话,也可以问值守的?衙役。

顾云浩拿着号牌问过衙役,找到了?自己的?考舍。

考棚修的?很简陋,而考舍则是用厚板在考棚里隔出来的?小隔间罢了?,可谓是又?低矮又?狭小。

因为长了?个子,顾云浩总觉得稍微起身一下,就会?撞着头一样。

这当?然是心里作用,但若是换个个子稍微高一点的?成?年人,必然只能弯着腰进出。

考舍里的?东西也很简单,一个木板横在考舍两壁之间充当?桌子,另外就是一个木凳,以及一个盛了?水的?笔洗。

当?然,为了?方?便考生出入,这个木板只用合页固定了?一端,另一端是可以拆卸活动的?。

顾云浩坐定之后,就先将那木板固定好,才开始有空细看?自己的?考舍。

屋顶的?瓦片看?着虽然有些年头没有翻修,但看?着还算不错,应该不至于漏雨。

四下看?了?看?,顾云浩对自己的?考舍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是脏了?些,但也不碍事。

这时候天色已?经泛白,隔壁的?考舍也陆陆续续有人来了?。

顾云浩估摸着还有些时间,便拿了?抹布出来,将桌子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而后取出毛笔、砚台、墨锭和笔架一一放好。

最后又?将两块自己常用的?镇石拿了?出来,便将考篮搁在一旁,安心等待发卷。

待考生全?部?入场完毕,天色已?经亮了?起来。

考棚大?门?一关,公堂上击云板声音开始响起,所?有考生全?部?坐定,整个考场一片肃静,县试正是开始。

不过一刻钟左右,就有差役捧了?卷纸来分发给诸位考生。

顾云浩接过自己的?卷纸,打开一看?,一共乃是十张纸页,七张是竹纸,另外三张是质地不错的?白纸。

竹纸是拿来当?草稿纸的?,而那三张白纸才是用来誊写的?正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