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其他小说
  3. 洪流微澜
  4.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远东贸易线
设置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远东贸易线(2 / 2)


谢绾到鲁尔实验室主持电报正式投入运营的仪式。他写下一段话由鲁尔实验室电报员向埃森大学电报员发出世界第一封正式电报:

“我们谨慎而勇敢的进入了新世界。”

半个小时后获得了回电

“光荣归于执政阁下和莱茵人民。”

谢绾看完回电本来有点激动的热泪顿时也没了这个韦伯真会拍马屁。

这个通讯效率惊呆了在场的所有莱茵官员。正常情况下这个距离没有个两三个小时是搞不定的。

谢绾也算是专业人士了他跟官员进一步说

“八公里不算什么。就算八十公里八百公里也会是这样的效率。”

一旁的西门子作为韦伯的助手严谨的补充道

“为了防止信号衰减我们每五十公里会设立一个信号放大中继站。”

谢绾点点头对西门子说

“目前这个电报通讯是可以用了但是单向单通道效率还是太低。我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承载双向多通道的技术否则这个电报系统运营成本也太高而无法民用。”

谢绾看西门子掏出个小本儿记下了他的建议于是又回头对在场官员说

“一年之内我需要整个莱茵所有的城市都有电报站城市间铺设电报线希望各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即将召开的议会上向议员们阐述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也将向议会建议内阁设立通信部和通信大臣并获得财政拨款。”

随后鲁尔实验室在英国、法国、德国、普鲁士等国申请了电报的专利。虽然电报技术早晚会扩散到整个欧洲但谢绾想稍微延缓下英国得到它的时间同时也让鲁尔实验室赚一笔不菲的专利费。

从电报技术开始鲁尔实验室从一个基本上只能花钱的机构变成了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机构。

尤其是电学、发动机、钢铁和机械等实验项目虽然探索艰难但每一个在研究中的项目都意味着巨额的专利费。

这让其他实验室眼红不已。

谢绾只关注那些很基础性的技术进步所以也提不出什么具有普通商业价值的技术发展方向建议。所以其他实验室只能自己在市场里找机会不得不面临着同时代其他国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竞争。

不过化学实验室还是“抢”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专利:照相技术。

其实这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很早就有人有过成功经验。

法国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就已经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但是这种照片需要曝光的时间长达八个小时以上而且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照片会变暗、模糊不能用于长期保存。

鲁尔化学实验室则改善了这项技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最后形成了永久性影像。

根据这一原理鲁尔化学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组成。

谢绾看到他们送来的照片又小激动了一阵赶紧拍了张身着执政礼服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这大概就是这个时空第一张“领袖标准像”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