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近天气炎热,她乐得待在家中,读书写字,监督恩哥儿的功课,顺带给恩哥儿再赶制几件秋衫。
闵婶也拿着针线,跟她坐在一起,一边缝制衣裳,一边闲话。
“姑娘,我们什么时候去煜大爷的府上拜望?既然是迟早都要去的,何不赶早?”
瑶华其实真心不太想去攀这个亲戚,她跟和煜不过见过几次面,而恩哥儿跟和煜更是从未谋面,除了血缘,实在是扯不上感情。
想到双方见面,和煜府中还不知道要怎么猜测她的来意,她就心烦。而且一旦登门,少不得年节婚庆什么的,都要来往。她心宽面厚,不怕别人嘴碎,可恩哥儿少年脾气,听了那些闲话,难免要心里不痛快。
但闵婶说得也不错,为了恩哥儿的大考,迟早还是要见面的。若是拖得太久了,和煜知道她们来了京城这么久还不登门,还不知道要怎么揣度她。
“等秋凉的吧。这么热的天,谁愿意见客啊?”
“那倒是。”她俩坐在这里不过是做些针线,就是一身汗,要是见客,少不得穿得更隆重些,那个才是受罪呢。
“不过,还得请闵叔出去,多打听一下大伯府中的消息,也省得我们两眼到时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他一直在打听着呢。”闵婶回想了一下,“据说煜大爷如今官运亨通,是户部的一个大官。他的母亲还在,身体还不错。煜大爷的有两儿三女,长子是夫人蒋氏所出,已经成亲了。次子是妾室生的,如今才是启蒙的年纪。长女是妾室出的,已经出嫁,二姑娘是蒋氏嫡出,已经定亲了,未婚的夫家姓崔……”
“姓崔?”瑶华一愣,骇笑,“该不会这么巧吧?”
闵婶当然知道瑶华说的那一位是谁,她失笑,“还真巧了。”
瑶华愕然地望着她。
闵婶拍手,“是那位崔公子的堂兄。”自从崔晋庭帮忙牵线了琉璃坊,她对崔晋庭的称呼便从冤大头变成了崔公子。
“与二姑娘定亲的正是崔家大郎崔晋仪,据说此人仪表堂堂,生得端是丰神俊朗,引得京都不少小娘子倾心。”闵婶八卦起来,眉飞色舞,针线也顾不上了。
瑶华好笑,调笑了一句,“难不成比崔公子还好看?”
“这个,”闵婶为难了,“我没见过,也不好比啊。”
瑶华笑出声来,“怎的,你还准备去亲眼看看,好做比较不成?”
闵婶一抬下巴,“怎么不成,生的好看,还不让人看。他们是男子,看一下,又不会少一块肉。姑娘,要不然,我们也寻个机会去看看。”
瑶华拿手指她,笑道,“要是我爹娘在,听见你这话得气死。”
闵婶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不过,她放下了手,又凑过来问了一句,“姑娘,你也觉得崔公子好看啊!”
瑶华笑容渐收,脸上淡淡的,“他好看不好看,都跟我没关系。”
“怎的没关系?”闵婶不服气,“你跟二姑娘算来也是姐妹,二姑娘嫁的崔家大郎,你怎么嫁不得崔公子!”
瑶华叹了一声,“闵婶,光是父母双亡这一条,就不会有高门庭的人家愿意聘我。崔家愿意娶二妹妹,是冲着二妹妹有大伯这样的爹,可我没有。以后这些话,不要再提了。”
闵婶知道她说的是实话,心里更加难受了。别人家的小娘子,都是家长管教约束,可她家姑娘,这么鲜活的一个人,却早已把自己条条框框约束好了,拽都拽不出来半步。
“咦,我好像没说过那位二姑娘比你小,你怎么喊她二妹妹?”闵婶后知后觉地问了一句。
瑶华捡起了手中的针线,淡然一笑,“正常的人家,到我这个岁数,有几个没嫁人的。二妹妹既然还没嫁,自然是比我小了。”
闵婶心头陡然被塞进了一团闷气,所有的话都哽在了心口。她沉默地看着和瑶华。只见她坐在窗边的影子里,低着头,飞针走线,神色温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上的那件秋衫上,无论风吹草动,蝶舞莺啼,她都不为所动。
春风吹不动,心如古水井。
记忆里那个活泼爱闹,整日叽叽喳喳的小姑娘,就这么慢慢地无处可寻了。闵婶鼻子一酸,眼泪便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