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北雄
  4. 第859章提议
设置

第859章提议(1 / 2)


太极殿偏殿。

中书侍郎萧禹,黄门侍郎长孙顺德,封德彝,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吏部尚书皇莆无逸,兵部尚书屈突通,户部尚书苏亶都在。

人到的这么齐自然是为了设立折冲府的事情了,若非鹰扬将军缺职,这里还要多出一位卫府的代表。

此时各处已经商议了几轮,无论中书,门下,还是尚书省,都没太多的反对意见,如此看来离着发下诏令也就又近了一步。

只是这种关于府兵制度的改革可并不那么容易过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府兵制度来到今日其实已经比较健全了,中间加上一个折冲府,那可不是小改动。

比如在什么地方设立折冲府,又设立多少合适,权力有多大,准确的权责又有哪些,地方上的官吏是否愿意看到折冲府这种衙门,折冲府的规模又得多大,等等等等,都需要事先商量好了才能去办。

政令就是如此,不能等诏令下去了,大家匆忙行事,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把事情办糟了再想补救的措施,甚至是干脆停下来。

这一次把人都叫过来不过是初步统一一下意见,推动此事的屈突通心潮澎湃,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他年纪已然老大,不然一定要跟众人争一争。

萧禹和温彦博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体上都是同意的,只是萧禹并不赞同此时来设折冲府,他觉着应该等平定了萧铣和窦建德之后,再来考虑此事。

起码起码也得等关西彻底平静下来……他还大致估量了一下,最早也要明年秋末再来颁行为好。

温彦博则比他更有信心,觉着此事应尽快施行,能够极大的增强各卫府的实力,于之后战事非常有利。

两人最大的分歧之处就在这里,一个主张缓行,一个则想把事情尽快办下来,说的也都不无道理。

按着顺序便轮到了门下省,由封德彝来讲。

彻底丢掉兵部尚书之职后,封德彝痛定思痛,觉着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看清皇帝的脾气就冒然觐见,换句话说,就是太急躁了,同样也太自负了些。

所以转任黄门侍郎之后就老实了下来,职责内的事情他都办的清清楚楚,除非皇帝亲口问询,职责之外的事情他则很少再发表意见,以免招致新主不喜。

而有了他和长孙顺德两人主掌门下省,也确实让李破省心不少,与中书,尚书两省的文书来往,政令传递上,都越来越顺畅了。

所以说门下省的官长选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自己的舒适程度,毕竟门下省当初设立的时候,就叫内史省,是专门为伺候皇帝而设立的官署。

就算是现在,门下省的副官们还要给宫门落锁,依旧能看出门下省的一些初衷模样。

这还少往小了说,往大了说呢,它是一个能够抗衡中书,尚书省的机构,同样也是皇帝手中的刀剑,它的锋利程度则代表了皇帝的意志能不能够彻底的在外朝贯彻下去。

“府兵,国之干城,亦国之大政也,历朝皆有删改,此次增设折冲府,各处议论已有多日,利弊之间多考量清楚,臣不多言。

只臣等商讨之后以为,折冲府集募兵,训练,供给粮草,兵甲等事,之外甚至还有屯田之责,监管之能,权责太盛,极易坐大,挟持地方,法纪稍有废弛,便生祸患。

有鉴于天下战乱已久,眼见各处生灵涂炭,人烟渐绝,臣等思之,不寒而栗。

所以臣等以为,设折冲府虽乃大善之举,可为绝其祸,需分其权柄,防其独大难制,再有,应于折冲府中设学堂,除教导府兵兵事,也可教其有忠君报国之志,辨别是非之能,日久,府兵自安,地方,朝廷亦安也。”

其他人都静静的听着,分权之事倒也平常,毕竟折冲府设下之后,肯定不会让卫府独占其权,诸如兵部,户部都要参与其中,不可能不要求一些权责。

而在折冲府中设学堂……这个可就有些新鲜了,一些人几乎是本能的便产生了反感,府兵们粗鲁蛮强,他们听令行事便了,还教什么忠君报国?有些人天生低贱,学的会吗?

这隐隐的已经算是碰触了贵族们敏感的神经线上,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资源,知识等东西,然后又设立起了高高的藩篱,拒绝新人加入。

于是世界上也就有了贵族,平民,贱民之分,一旦府兵人家懂了道理,知晓了兵法,也有了可以传承下去的经验和教训,那么贵族的优势便会被削弱,直到消失。

在座的人都是聪明绝顶之辈,可限于时代,他们并不能清楚的说清楚这一切,可反感却肯定会出现。

九品中正制废除已久,却还在隐隐影响着贵族阶层,有些人甚至死死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因为贵族们是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