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栗得知了长安印的由来, 也没忘记自己找过来的另一个目的,当即和南海龙王说起自己想学龙王们这个设置幻境的手法。
有什么办法让幻境全是那个幻境,进去的人却互不干扰?
宝栗向来都是想说什么就直说, 从来没有绕弯子的习惯。在她看来,愿意教就教, 不愿意教也没关系, 没必要试探来试探去。
南海龙王道:“这也不难,只是要多耗些蜃珠罢了。”
“蜃珠是什么?”宝栗对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宝珠不大了解,不由追问起来。
南海龙王大方地为宝栗解『惑』:“古时有‘海市蜃楼’之说, 蜃吐出气息能叫人看见海上出现高楼林立的集市,它们蕴养出来的蜃珠也是这样, 我们只需要将原本给蜃珠过一遍就可以了。若是擅长符文阵法的人, 能玩的花样就更多了, 想放几个人进去就放几个人进去。”
宝栗兴致勃勃地问:“你们这蜃珠能卖我吗?”
南海龙王说道:“照理说是不能随便卖到外面去的,不过你这次帮我们避了祸,你想要自是可以的,只是切记不能把它转售给人。人心诡诈多变,我们并不希望蜃珠被用到不好的地方去。”
宝栗一口应下。
南海龙王便拿了颗蜃珠给宝栗玩儿, 让宝栗先验验货。
宝栗接过蜃珠,只觉瞧着和自己做的绀珠没多大区别,只不过要更圆润可爱一些。
它本身也带有一些幻境,据说是它们的先祖记录下来的, 一代一代地将这些如仙似幻的画面传延下来。
宝栗饶有兴致地把蜃珠翻来转去, 眼前便掠过不少曾经惊艳海边百姓的“海市蜃楼”。
南海龙王也看见了随着宝栗动作掠现的“幻境”,心中不免有些吃惊,有些怀疑这颗蜃珠是不是把祖宗十八代的存货都翻出来讨好宝栗。
相比起来,宝栗倒更像是这片海域的主人了。
说来也是, 这小孩身上的息本就与天地同源,又岂是他区区一个南海龙王能比的?要知道们这些龙王遇着有人来捣『乱』,很多时候得上告天庭才能解决。
宝栗玩够了,心满意足地与南海龙王道别。
她们乘船立刻罗刹海市时,其他人也正扛着货物上船,相比那些装得满满当当的货船,们借来的海船倒是空空『荡』『荡』,有人过来和们打商量,问能不能租们的船多运点货物。
宝栗鲜少直接与人打交道,闻言也来了兴致,借着这几日学来的讨价价技巧与对方谈起租船费用来。
双方谈妥之后,对方就指挥船工哼哧哼哧搬东西上船,又派了几个强壮的船员过来帮她们掌舵。
明里说是见们船上全是新手怕们把握不了风向,实际上却是怕们昧下货物跑了。
回程有俗世中人在,宝栗也就不坐桅杆上了,她坐到船舱中盘膝研究蜃珠的用法。
蜃珠天生便能吐出幻境,只是幻境的情况还得她自己来调整,这段时间宝栗读了不少俗世中的书,眼界开阔了不少。
她只那么一动念,脑海里便出现不少适合用来当试炼谷幻境的场景。
修行之人各有所求,有些想要修炼体魄,有些想要修炼心志,有些想要突破境界。
以前试炼谷只纯粹拿奇禽异兽当陪练倒是太单一了,有了蜃珠必然可以帮助进入试炼谷的弟子更进一步。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让紫云宗那边派几个内门子弟过来试试看。
宝栗这么琢磨了三日,到手的第一批蜃珠已经叫她安排得妥妥当当。
船即将靠岸时,租借她们上船的富商有些发愣,不知怎么这么快就到岸边了,路上竟连一丝风浪都没遇到过,海面平静得不像话,风还呼啦啦地推着们往回走。
连带他们缀在后头的船队都能一帆风顺地快速返航。
眼看马上要到了,韦霸进船舱喊宝栗下船。
宝栗起身领着身后的弟子们下船去,一人看起来都仪表不凡,隐隐带着几分超脱于凡俗的仙家风姿。
富商见此情景,一下子回过味来,自己这是遇上贵人了。可恨他当时只觉得们一人是去罗刹海市玩儿的,压根没往别的地方,甚至还傻不愣登地跑去和宝栗讨价价!
富商迈步上前,脸上堆满了容:“诸位仙长若是不忙,可要到寒舍歇歇脚?我们这边临江近海,鱼虾蚌蟹最是新鲜,做法不必太复杂,每家每户只须备个大锅把它们搁里头一蒸,做出来的清蒸河鲜海味自然就好吃得不得了。”瞧见宝栗是十二三岁的模样,又补充起来,“有最新鲜的水牛『奶』,都是追着海滨长大的野水牛挤出来的,新鲜又好喝。内子会用它做姜撞『奶』,入口香甜嫩滑、回味无穷,别人可做不出这么地道的味道。”
宝栗对俗世的吃食不甚了解,听富商这么说倒是来了兴趣。她说道:“那我们可要去尝尝看!”
韦霸也来了兴趣,主要是想去看看富商说的大锅长什么人。
两人都没否认自己的修行身份,富商喜不自胜地命人回去与家里说一声。
宝栗一人到了富商家,富商妻子着出来招待。瞧见宝栗等人后她愣了一下,目光中带上了几分惊疑,只不过很快又镇定下来,热情地招呼宝栗她们坐下。
宝栗看了富商妻子一眼,见她身上没沾什么杀孽,便也没有多管。她坐下好奇地问:“听说你做的姜撞『奶』可好吃了,旁人都做不出那个味儿来,是真的吗?”
富商妻子恭恭敬敬答道:“那是自然,那是我祖传的手艺,俊哥儿他们都爱吃。”
富商又给宝栗几人介绍了一番,说俊哥儿他们是他前妻生的孩子,前妻死前不放心一双儿女,便拼着最后一口气为他续娶了现在的妻子。如今的妻子贤惠能干,心里再喜爱不过,后宅里没纳过旁的女人。
宝栗正要说什么,却听人进来悄悄报予富商妻子:“那和尚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