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本意就是果断的派兵镇压,不需要任何的谈判。
而这也正好是张庭的意思,张庭一直在劝皇帝直接出兵讨伐。
为此,更加坚定了皇帝的想法。
但是,这种政策却在朝廷之上遭到了一系列的反对。
反对派的带头人就是丞相和他的儿子,也就是当朝的户部尚书。
他们坚定地认为最好能兵不血刃的解决纷争,战争太过于劳民伤财。
平定农民起义爆发的战争不论怎样都会损耗国家的气运,劳民伤财。
不管输赢如何,最终吃苦的都是百姓。
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而只是为了下一次的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罢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顾帧担任丞相期间,也就是先帝在世的时候,大周是经历过战争的。
那时候的大周国力虽然不像现在这样雄厚,但是将士们都是骁勇善战。
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而后取得了胜利。
可即便如此,战争的摧残依然让这个国家不堪重负。
顾帧不希望类似的情景,再一次发生。
于是,顾帧在朝堂之上激烈地反对张庭的建议。
想着,先如何抚平农民们的心。
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抚恤甚至是改革让百姓们放下武器,不要和朝廷对抗。
顾帧的话,也让皇帝陷入了迟疑。
在之前私下和张庭的对话当中,他选择果断派兵镇压的心思是十分的坚定的。
可是,没有想到会遭到丞相这么激烈的反对。
张庭很快看出来,皇帝已经被顾帧的话影响了。
心中不由得想到了,之前夏由检和他的一次书信往来。
在信中,夏由检强烈的要求张庭一定要想办法让皇帝出兵镇压农民起义。
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他自己的目的。
对夏由检来说,如果皇帝的兵马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肯定会需要千华郡的帮助。
而不管千华郡帮忙或者不帮忙,对夏由检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失。
最重要的是,夏由检可以通过这次农民起义看出皇帝的实力。
如果实力太强,夏由检可以通过这次的接触从中作梗,损耗皇帝的实力,进而为自己的政治野心铺路。
在书信中,夏由检已经把话和张庭说的很明白。
这夏由检,就是要反,就是想要自己坐拥一方天下。
他已经不满足于,郡王的称号。
对他来说,依据他的实力,只有成为天子才是名副其实。
张庭已经彻底的明白了,夏由检的意图。
他在接到夏由检书信的那一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站在萧家一边,还是站在夏由检一边。
这次选择至关重要,不光决定了他自己个人的前途。
一旦选错,就连家族也会受到牵连。
如果选择站在萧家这一边,局势比较复杂。
他手里已经拥有了夏由检想要造反的证据,他可以据此邀功。
可转念一想,顾家父子不会这样轻易地放过他。
依照顾帧老顽固一样的性格,他肯定把这件事差个底朝天。
最后自己也就落得个戴罪立功,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