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书院第一天招了二十个学生,却只有四个女学生。
人数虽不多,但也很值得高兴了。
正式授课的日子,定在六月初一,还有几天时间。
林月初想了个法子,让凌云书院招生的消息,在市井之中传开。
束脩少,书册,文房四宝皆由书院提供。
不仅收男学生,还收女学生。
民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很快方圆数十里,都知晓了这么个书院。
来书院报名求学的也一日比一日多,还未到最后一日,预计的名额竟提前满了。
不得已,只得连夜又找工匠多打几套桌椅,好接纳求学的孩子。
慧儿和小怡宁从林月初那儿接了一个任务,负责每日带领新报名的学生参观书院,课室,茶水房,以及用餐的食堂。
两个小姑娘年纪不大,说起话来都带着奶气,但很是落落大方,一点都不怯场。
反倒是好些皮孩子,瞧着这两个白白净净的小妹妹,很不好意思。
只恨不得今儿没把过年的新衣裳穿来,又后悔没把指甲上的,脸上的污泥都洗干净。
温家这一家三口因为送粮,而在定江坊逗留了很多天,此番也准备启程回武陵岸了。
温家的家主始终没露过面,沈氏倒是时常带着女儿过来找小怡宁玩,同林月初相处几日,也有些熟悉了。
二人在留给先生的休息室里坐着喝茶,瞧见两个小丫头讲解起书院头头是道。
沈氏便感叹一句:“怡宁丫头性子活跃,慧儿性子又太木讷,二人在一块,倒是处得极好。”
这是真的,慧儿文静,但很会照顾人,小怡宁则完全是个猴儿,上蹿下跳的没个正行。
两人在一块玩,慧儿也明显的多了笑意,但对妹妹的照顾,一直都周到。
慧儿打小就没什么玩伴,最开心的也莫过于这些日子。
可迟早都是要分别的,沈氏又是一叹:“我们明儿一早要回柯家堡去了。”
林月初已知温家也是京城人士,便道:“嫂子可打算什么时候回京,到时候我再带怡宁去找慧儿玩。”
沈氏笑着揭过,她也不知什么时候回京。
就连此番出发来博州,都是她家夫君临时决定的,连目的她都不晓得。
林月初也算看出来了,沈氏是个很没主见的人,仿佛什么事都是问过自家夫君的意思。
当下也没多问,只说起旁的,又送了套文房四宝给慧儿当礼物。
沈氏来定江坊的时候,为了那一食盒的点心,回了份厚礼。
今儿收了林月初的文房四宝,倒也回了一套更贵重的。
林月初也大大方方的收了,到得夜里打开,才发现其中还有一只小荷包。
做得不甚精致,就连针脚都有些歪。
沈氏身上穿的,佩戴的,都是极精致的,这荷包便可能是慧儿自己做来,送给小怡宁的。
林月初把那荷包仔细看得一回,却感叹古代女孩的艰辛。
慧儿瞧着也不过七八岁的模样,这就能做个荷包了。
小怡宁洗得香香的滚到床上,瞧见林月初手里的荷包,就好奇的问了一句。
林月初伸手递给她:“慧儿姐姐送给你的。”
小怡宁一下子从被窝里蹿出来,接过荷包,一边往腰间别,一边夸赞她的慧儿姐姐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