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耽美小说
  3. 三国之谋伐
  4. 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
设置

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2 / 2)


这一站,就是一个上午,差不多一个半时辰。

到了晌午,课时结束,诸多学子起身,路过陈暮和刘县令身边的时候,纷纷拱手行礼,然后才默不作声地离开。

他们早就看到了二人,二人只是远远站着,却不过来打扰,让他们心中升起尊敬的心思。

陈暮感叹道:“恐怕圣人教授的徒弟,也不过如此吧。”

刘县令微笑道:“师君教化乡里,让品德在百姓间流通,让礼仪在世间显化,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郑君之道德,天下无人出其右者。”

陈暮说完之后,跨步向老者走去。

郑玄此时坐在银杏树下正等着他们。

他在高密县,也不是没有达官贵人来找过他。

像去年的时候大将军何进就曾经征辟他,派人强行将他“请”去洛阳。

去了一趟后,就待了一天,然后连夜跑回了青州,当时可能是嫌马跑得慢,扛着马跑回来的,可见郑玄对于仕途之厌恶。

如今见到一个年轻人远远地站着,站了足足一个半时辰,等待他下课,这份礼仪,也当得起他郑重相见。

“郑君。”

陈暮恭敬上前,拜道:“小子陈暮,字子归,曲逆侯之后,师从伯献公,如今为青州刺史。”

在汉代,称呼别人为“君”,是一个非常尊敬的词汇。

《尚书·君奭序》:“尊之曰君”。

一般来说,称“公”是指德高望重。称“君”,则指品德高尚。孔融在北海的时候,就称呼郑玄为郑君。

郑玄点点头:“原来是伯献之徒,你来找老夫,是有何事?”

陈暮取出吴匡的书信递上去:“这是齐国吴国相的书信,邀请郑君往齐国一趟。”

郑玄接过信件,这个时候有纸张,但书信往来还是竹简,吴匡写的信也就一百多个字,由十根竹简编成,并不算重。

“按理说辅国邀请我去,我确实应该去一趟。只是我现在正在家乡教授门徒,实在离不开身。”

郑玄有点迟疑,他跟吴匡也算好友,吴匡邀请他去一趟齐国,不是不行。

只是现在学生太多,每天都要授课,的确有些不方便。

陈暮大抵猜到了这个结果,笑着说道:“此次我来高密,其实就是想找郑君谈谈此事。我想在齐国开设书院,广收天下学子,所以特来邀请郑君讲学。”

“讲学吗?”

“不错。”

陈暮继续说道:“郑君如今在乡里授课,弟子是高密县人,传播范围有限。如果能来齐国,则天下人皆来,到时弟子更多,传播知识的范围也越广,此乃惠利天下之举也。”

郑玄笑着摇摇头:“听起来虽然不错,但我在高密讲学授课就很好,这里是我的家乡,如果我离开,那我家乡的弟子又该怎么办?刺史请回吧。”

陈暮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当即反问道:“我想问郑君,是因为放不下家乡的弟子才不愿意走,而不是不愿意教授天下学子吗?”

郑玄毫不犹豫道:“自然不是不愿意教授其它学生,只是放不下家乡弟子。”

陈暮笑了起来,打蛇上棍道:“若是如此,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郑君,我要是帮你解决替高密学子讲课的问题,你是不是就愿意随我去齐国了?”

郑玄愣了一下,心道这小子还挺聪慧,居然这么善于把握时机,懂得利用别人言语里的漏洞进行反制。

而且不知不觉,自己居然中了他的套。

果然,人一老,反应就慢了许多。

但郑玄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有点被他拿捏住。

毕竟自己刚才也说了,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是想继续教授家乡的弟子。

而且对于讲学授课,郑玄是不会抵触的。不管是教什么学生都行,只是现在他有一批学生,不想放弃这些学生去其它地方再教别人而已。

想到这里,郑玄只能点点头道:“不错,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便随你去。”

陈暮笑着从怀中取出一物,双手奉上道:“请郑君一观。”

“这......”

郑玄接过来,只随手翻了几页,便睁大了眼睛。

这是用纸制作起来的书本,不仅便于携带,阅读起来,也要比竹简方便十倍百倍不止。

陈暮介绍道:“这是东莱一名叫左伯的人发明的左伯纸,我用它来制作书籍,如此即可方便学生如果郑君能将自己的学说也刊印成册,则再也不需要为学生亲自讲学矣。而且若是高密有学生想去齐国读书,我也可以解决一切食宿问题。”

“刊印成册?”

郑玄不解道:“此书不是抄的?”

一直到唐朝之前,纸张虽然已经普及,而且晋朝的纸张产量就已经非常大。但没有印刷术,书本依旧属于珍惜物品。

为什么晋朝的时候是门阀世家政治,到了唐朝门阀世家的力量小了许多?

就是因为在唐朝之前,知识依旧属于垄断产物。

普通人想要读书,就得抄书。再加上佛教和道教慢慢流行,善男信女抄佛经道经。以至于当时抄书成风,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衍生出大量的顶级书法家,创造了一个最恢弘的书法朝代。

所以印刷术对于东汉人,是无法想象的东西,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陈暮答道:“此书乃是用特殊办法制成,制造速度极快,如果材料设备人手足够的话,甚至一天之内可以生产一千本,一万本,源源不断,让天下人人手一本都行。”

已经六十岁的郑玄什么没见过?

但听到他的话,跟刘县令的表情一样,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哪怕郑玄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家中都没有几本经典,全是靠早年四处游学,用脑子记住,然后再教授给学生。

如果像这样的书籍真的能够成批制造的话,以往一套完整的典籍,数十斤重的竹简就能成为传家宝的时代就会过去,那么曾经垄断了知识的世家和官僚集团,恐怕会顷刻间崩塌,这对于如今的时代来说,冲击力也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看着他们惊愕的神情,陈暮微笑道:“郑君,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谈一谈到了齐国之后,以你的名义邀请天下想要读书的学子来青州书院读书的事了?”

郑玄毫不犹豫地说道:“可!”

这样的好事,对于一生都致力于教书育人的郑玄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 </p>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