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诚言在脑海中飞快地完成了计算,笑道:“那不错啊,每天能赚八块钱,你就可以吃点好的了,你正在长身体的年龄,一定要保证营养才行。”
“谢谢沈叔叔,我会注意的。”
房长安没想到沈诚言第一句话竟然是说这个,心中有些温暖,也有些无奈。
老妈听说这件事情,都能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沈诚言居然只想着要关心自己的营养……
当然,这跟自己家里穷,老妈时刻想着怎么赚钱有直接关系,而沈诚言估计从小到大就没为钱发愁过,衣食富足,没有驱动力,敏锐度自然要差些。
不过从房长安个人的角度,这反倒算一个优点,所谓“穷**计,富长良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某个角度是与“仓廪足而后知礼仪”有共同之处的。
房长安原本没打算这么早提出这个法子,但家里的现状,尤其是姥姥给的那十块钱,深深刺中了他的内心,因此才决定冒险。
这倒不是说他对沈诚言的印象不好,相反,从接触以来,程梦飞、沈诚言,乃至于沈诚言的母亲,给房长安留下的印象都很好。
但他并非天真不谙世事的孩童,后世灵魂的房长安,小善大恶的人也不是没见过,并不能完全排除对方不认账的可能。
不过房长安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因为这桩生意成本并不是很高,虽然没有沈诚言的力量做不大,糊口却没什么问题。
可这却非他追求的,有后世互联网思维的他并不想仅仅把眼光局限于一家铺子所能辐射的范围。
因此斟酌衡量之后,房长安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我们初一有十一班,每个班级五十多个人,普通班还更多,按五十个人算,初一有五百五十个人,初二差不多也有五百个,初三有四百多,整个学校差不多就有一千五百个人。”
“其中住校生占一半以上,按八百算,按我们班的情况,因为早自习之后时间不多,很多走读生也不爱回家去吃,我们班五十四个人,前几天差不多每天有三十个人以上让我带包子。”
“以后吃够了可能会减少,但食堂最多偶尔去一趟,肯定还是有不少人重新选择吃包子。”
“全校一千五百人,都按我们班的比例肯定不现实,但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是可以争取的。”
“我这几天带包子,平均差不多每个人七个,实际应该更多一点,因为初一的学生吃得最少。”
“如果按五分之一算,就有三百个人,每个人七个包子,有两千一百个。”
“我们镇上还有一中、三中,以及私立的海天初中,一中还有高中部,虽然他们在街里,但一中是封校的,住宿生不许出校门,也只能在食堂里面吃,当然他们学校的食堂应该会好一点,包子的竞争力没有那么大。”
“三中、海天的情况跟我们学校都差不多,海天的学生会更多,但他们私立,学校应该给学生订了吃的喝的,要少算一点。”
“一中的学生多,潜在顾客应该也不会比三中、海天差多少,每个学校都按两千个包子算,就是每天早上八千个包子。”
“按两分钱差价,每天早上就是一百六十块钱,一个月四千八。”
“如果摊子真铺这么大,肯定不会只赚差价,自己租店面,雇人做包子、送包子。”
“我自己估算了一下原料,利润应该在五分钱以上,也就是每天四百块钱,每个月一万二。”
“就算买包子的人达不到预期,只有一半人,每个月也有六千。”
一个月六千块钱,按后世标准自然不多,不吃不喝也得六七年才能买辆低配宝马,拥有被人骂穷逼的资格。
但在这个时候,最直观的比较是,后世均价已经突破两万的云龙市房价,如今一平还不到三千!
房长安说的自然是空话,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说服学生买包子,而是怎么说通学校让你卖包子。
食堂老板都是交了钱的,你把学生都卖给了别人,食堂老板肯定不会答应的。
这也就是沈诚言的价值所在了。
房长安一口气说完,打量书房里面两个人的表情。
沈墨眨巴眨巴眼睛,看起来已经完全听迷糊了,但表情很是敬佩甚至是崇拜,完美诠释“不明觉厉”。
沈诚言表情也没好多少,完全被一个十二岁孩子勾勒出的“壮阔”蓝图给惊住了。
不过他好歹二十好几的人了,虽然谈不上世事洞明,但耳濡目染,也没那么容易糊弄。
只是细想觉得句句在理,逻辑上很通顺,没有什么毛病。
学校不会轻易允许让人去跟食堂抢生意,这一点他也想到了,认为是房长安小孩子太天真,忽略了这个问题。
然而他沈诚言别的本事没有,这一点还真能解决。
只要把这个最重要的关卡给解决掉,房长安所说的一切都完全都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