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朝廷礼法那大汉第四代的继承人算是出现了嫡长制继承法规定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只不过那是正常情况下这个“正常”包括年龄、政治环境以及能力这种比较玄乎的要素正常的条件近乎苛刻。
规矩是刘皇帝制定的他经常约束臣子们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规矩不许逾越胡来。且不管有多少效果至少有一点刘皇帝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四十年的统治生涯中打破规矩的事情刘皇帝干的不是一件两件了而很多还是他自己制定的充分实践证明规矩就是用来打破这一铁律。
放到隔代继承人的事情上刘皇帝当然不会任性也正因如此考虑方更加现实。对于刘旸的嫡长子他自然不会有什么偏见甚至赐福其健康顺利成长但若说抱有什么特殊的期望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刘文涣、刘文济这两个刘皇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孙而言那个仍在襁褓中吃奶的小家伙不确定性太多刘皇帝自认也等不到他长大的一天。
讲一个现实些的问题倘若太子刘旸在这个当下不幸去了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刘皇帝是宁肯从其他诸子中挑选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礼法规定的“第一顺位”继承者身上。
而刘皇帝时不时地把刘文涣、刘文济这两兄弟叫到宫中陪伴其中蕴含意味很多人都是体会得到的包括太子刘旸。
当然太子嫡子的诞生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影响。首先任何时代都是有殉道者与卫道士的有这么一批人已经认定新出生的小皇嫡是隔代继承之君了当然这些人在朝廷并不掌握什么话语权他们也很少有机会把声音传到当权者耳朵里即便传到了也不会被重视。
真正的影响发生在宫廷内部尤其是东宫。于太子刘旸而言多了个儿子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心情也难免复杂。
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过去的十多年他当然只是在两个儿子中徘回但如今多了这么一个嫡子他一时也难免纠结了。
若论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天下恐怕没人比刘旸更坚定的了毕竟这涉及到切身利益这是他太子之位的重要保障。
若没有这一层光环在符后崩、刘皇帝老的情况下他想要完全压制住那些如龙如虎的兄弟们哪会儿会容易甚至至今刘旸还能稳稳得待在太子之位中其中付出的辛苦努力又岂是轻松的。
刘旸毕竟也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了在当代而言这个年纪并不小了民间当爷爷的大有人在而继嗣的问题对于刘旸而言也确实到了需要考虑的地步了
而纠结的太子之外东宫内部就是风云涌动变化不小了涉及多方势力的纠葛。最先紧张的毫无疑问是赵妃了此前他对太子妃最大的优势便在儿子刘文涣上甚至逼得慕容氏收养萧妃所生刘文济但那并没有被赵妃真正当作威胁契丹人的种怎么可能有资格?
但慕容妃“老树开花”还偏偏生了个带把儿的这个问题就严重了眼下还看不出来但十年之后呢?在法理上时间总是站在慕容妃母子那边的只要小皇孙健康顺利长大便能收获源源不断的政治力量支持。
于慕容妃而言同样有些别扭了至少当再听到刘文济叫她母亲时心中是难以遏制住异样感的。别人生的和自己生的哪儿能一样且见得越多慕容妃心中就越不是滋味。
甚至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刘文济恭敬请安慕容妃的心思只在爱子身上好像没有看到听到一般丝毫不加理会这其中当然有刻意的成分。
于是萧妃在得知情况后便向刘文济交待太子妃那边依旧要去不管慕容妃态度如何要一如既往恭敬依旧。当然为了照顾太子妃的心情今后要注意保持距离把握分寸。
萧妃的叮嘱对于刘文济而言是有些困难的但要旨明确尽量让太子妃感到舒服不能让她厌烦。应对很得体但太子妃与这母子间的关系却是在不长的时间内渐离生疏。
对于萧氏母子而言小皇孙的诞生影响是不小的但若说祸福那就不一定了。至少在萧妃看来可以让她们母子暂时远离东宫斗争漩涡的中心了要知道在此前她们母子以及整个萧氏可面临着宫里宫外各种明枪暗箭其中危险与压力外人是很难知晓的。
如今东宫的斗争似乎可以回到“正轨”了而萧氏母子正可借之隐藏自己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