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
今时不同往日由于信鸽的普及信息传递便捷许多盟国之间基本都会设有大使馆。
就如同蜀国在楚国有驻楚大使一样秦国在魏宋吴三国的大使馆也同样设有驻魏、驻宋、驻吴大使而驻吴大使就是向朗之子向条。
别看向朗在大秦存在感不高可由于他早早追随嬴昊一直忠心不二勤勤恳恳且政绩不错所以建国后也被封为一百零八伯之一。
本就是荆州世家出身的向朗如今担任荆州从事一职辅佐刺史张九龄治理荆州其地位仅次于张九龄和薛仁贵和别驾管仲平级。
向朗在官职上虽于管仲平级可爵位却比管仲要高。
向郎那是伯爵而管仲则是子爵未入开国一百零八伯之列。
作为向朗之子的向条既然能被外放担任一国大使足可证明其是有真才实学。
在收到管仲的传书后向条就立马求见了吴王孙坚并按照管仲的吩咐来游说吴王。
得知司州五万秦军已经出发魏国也同意出兵援秦的消息后孙坚基本上就已经决定出兵江夏了。
吴国和楚国本就不死不休此时出兵的话既能从大秦这里得到好处又能抢占江夏郡还能削弱楚国。
干一件事得三份好处吴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出兵?
孙坚虽巴不得立即出兵攻楚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辞退向条后孙坚连夜召集孙策、孙权、孙静、吴景、孙武、孙膑、张昭、鲁肃、步骘、庞涓、田忌等人商议是否出兵以及具体事宜。
东吴高层自然是全部支持出兵。
这两年东吴跟紧大秦步伐对内裁军发展内政对外跨海横击倭国。
除此之外孙坚还听取了孙膑的建议迁移汉人、山越人、倭人来开发新设的夷洲郡缓解国内的土地矛盾。
各种大招齐出之下吴国的国力可谓是蹭蹭的往上涨。
按照东吴目前的发展速度困守荆交之地的楚国肯定是远远不如的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差距必定会拉大。
所以吴国举国上下都对击败楚国一统江南充满信心。
可让吴国高层都没想到的是吴国在奋力大发展的时候楚国也同样没有停滞不前并且也找到了快速增加国力的方法。
楚国对内发展内政的同时还对外出兵劫掠安南地区。
楚国完全没有占领安南的意思只是通过劫掠蛮族势力的资源和人口来作为发展本国内政的资金而发展速度竟丝毫不比东吴慢。
目前为止安南除了阮越两国外所有的小势力都被楚国给扫灭了。
阮越两国目前也已结盟共同抵抗楚国的侵略。
楚国对于两国结盟完全不在意毕竟蝼蚁在怎么蹦跶也不可能打败巨人所以丝毫没有增兵的意思发展重心也依旧是国内。
楚国的轻视也让阮越两国松了口气都积极遣使向大秦求援用资源和财富换取大秦的精良装备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东吴通过从倭国吸血来获取资源发展本国而楚国则是从安南吸血。
两国用同样的方式发展壮大发展速度也都差不多国力差距自然也不算大。
若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又将陷入僵持。
吴国迫切的想要打破这个平衡所以除了从倭国吸血外吴国还要从其他的渠道吸血于是自然也就盯上了南洋地区只不过并不是安南而是暹罗。
在楚国的威胁下被打怕了的安南的阮越两国都已经向大秦称臣成为了大秦的附属国。
秦吴两国是盟友吴国不好明着对付大秦的附属国所以只能将目标转移到更远的暹罗地区。
除此之外吴国还和阮越两国取得联系打着帮助两国对抗楚国的名头和两国通商抢占了部分大秦在安南的军火市场。
现在吴国为了削弱楚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如今秦楚交战吴国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的。
孙坚得到麾下众臣的支持后心中也彻底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命孙策为主将孙武为副将统军八万征讨江夏。
孙坚让孙策为主将自然是再为孙策铺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孙坚越发觉得自己精力不足已经无法处于繁重的政务以及应对这越来越复杂的局势。
再加上今年又因旧伤复发生了长场大病差点连人都没了这也让孙坚生出了让长子孙策继位自己则提前退位养病的想法。
他知道二子孙权对大哥孙策面服心不服一直都很不老实私下里在发展自己的小团体企图取代大哥孙策成为吴国太子。
孙坚不愿两个儿子手足相残于是就敲打了孙权一番明示孙权不准和大哥争位可是效果显然并不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