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天朝之梦
  4. 第569章 要整顿吏治了吗?求保底票票
设置

第569章 要整顿吏治了吗?求保底票票(1 / 2)


听到朱大皇帝的决定谨身殿内自然人人愕然。(请搜索或者直接输入看最新章节)原本只是讨论四川士子闹事怎么话锋一转又涉及到官员、士绅欠税的问题上了?这是要整顿吏治的前奏吗?

朱济世目光沉沉地扫视众人:“怎么?诸卿家里面的田地应纳之赋都‘注缓’了吗?”

所谓‘注缓’就是注明缓缴减收的意思是自古有之的惯例本意是为了照顾田产微薄的小民或是遭遇灾荒的农户可以缓缴少缴田赋。基本上缓上几年就成了“积欠”遇上皇家有什么喜事要做些“德政”的时候就概免了。不过在雍正皇帝实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之后这“注缓”减收几乎就成了士绅大户的特权。显官豪绅等大户虽拥有千万亩田产但却可以以“注缓”减收之名规避田赋其缺额又被转嫁到只拥有微薄田地的自耕农身上。以至于地方吏员在征收田赋的问题上形成了“短价”与“长价”之陋规。大户减价交纳谓之“短价”小户则加倍称之价征收以补大户之亏欠谓之“长价”。然而不少势力雄厚的豪门大户尤不甘心又以“注缓”名义赖掉了已经打了折的田赋。所谓官绅一体纳粮早就成了传说中的东西。

而大明复兴之后许多制度都是承袭前清所以不少清朝的陋规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新明朝了——这就是不杀个人头滚滚的害处了旧制度被大部分保留了下来大明只能通过改革旧制度的办法建立起新制度了。

不过要改革旧制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还存在!虽然朱济世用“秀才为官”的办法用有功名的儒生取代了原先的吏员。但是为了方便行政采取了本地人当本地官的政策——现在各省官员数量比之过去清朝的时候增加十几倍实行异地为官已经不现实了。所以各地为官者毫无疑问都大半出自世家大族。即便不是世家出身者也没有什么人敢侵犯世家利益。所以“各县绅衿有连阡累陌。从不知完粮为何事者”的局面在新大明的土地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种情况朱济世当然知道。不过朱皇帝在大事未成之前也不能太过认真因为那个时候大明朝的官铺子可没有现在的垄断地位他的朝廷还需要汉族士绅的支持至少是容忍。

看到众人都沉默不语朱济世叹道:“卿等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哪会和你们计较一些田赋?不过上行下效的道理卿等还不明白?朕的朝廷有几十万官员。有几个不是士绅大户出来的?他们要人人不缴税这天下的税赋可就都要转到贫民小户身上卿等就不惧官逼民反之祸?”他又叹了口气“要不这样吧卿等家中却是不够开销就来和朕说朕出银子帮他把税缴上就是了。如何啊?”

朱皇帝的目光转向左宗棠。左大丞相躬身一揖道:“臣的三族当中没有人欠赋不缴。”

左宗棠为人不大上路见谁都要压一头要是再行为不正早让人弹劾下去了!

朱济世点点头又看着郑洪延平王也说:“臣家里没有什么人而且臣现在也没有田产。陛下所赐之田都分给昔日的弟兄了。”

郑洪没有亲兄弟父母早就不在人世几个儿女都小还没分家。朱皇帝赐给他的土地都被他分给了衣食无靠的洪门弟兄了。当然他本人不缺银子他的和顺公司现在是大明最大的金矿开采商之一在兰芳和福建有很大的买卖每年从金矿上获取的利益都在一百万元以上区区万亩良田的收益真不在他眼睛里。

朱济世笑了笑道:“你的生意经不在朕之下。当然不会置田了……告诉诸卿一个商业秘密其实朕现在除了兰芳的橡胶园、棕榈园之外也没有田的。不过朕有许多地产朕看好的不是乡下用来耕的田而是大城市里面的地产。广州、香港、九龙、上海、应天、北京的地产都是很好的投资对象1o年之内涨5倍是没有问题的。你们如果不舍得缴田赋又不会做生意就去投资大城市地产吧。”

一票乌纱蟒袍的大臣们听了这话都面面相觑这里是朝廷还是汇丰银行总行啊?怎么皇帝老子在教大臣们做生意?不过1o年涨5倍好像不错啊!现在买田收租顶多就是百分之四五的年利。1o连一倍都翻不了……

朱济世又笑道:“其他的话朕不说了三个月后朕就要派员彻查东南八省官员三族有无欠税者了。要是诸卿的名字出现在欠税名单上这个官就做到头了!今天的小朝会就到这儿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