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潘氏兄弟伪造李全历数史弥远废立之罪的榜文并扬言“今领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取临安”
赵竑知事不成于是一边派亲信王元春向朝廷报告、另一边与谢周卿联合率州兵平叛。最后潘壬改姓换名逃走潘丙、潘甫皆被杀。
王元春到达临安史弥远得知消息后急召殿前司将领彭?率军赶往湖州平叛。没等朝廷大军来到湖州乱事已平。逃到楚州的潘壬被一叫明亮的小兵抓获送往临安斩首。
最后史弥远需要了结的就只剩下赵竑了。他向朝廷谎报赵竑在此次兵变中吓出病来了随后命亲信秦天锡挟持御医前往湖州同时秘密给秦天锡一道伪诏书。将赵竑就在湖州当地缢杀然后向朝廷回报病死…
虽然有魏了翁、洪咨夔、真德秀、程珌等人相继言济王赵竑之冤但史权臣还是名正言顺的了结了这一切!南宋再一次陷入到史权臣的节奏中。成为和宋宁宗时代一横一样的死水泥潭。唯一亮点只剩下了李全!
‘九公’之一的恒山公武仙这个汉人对金国的忠诚度无与伦比!远远超过大多数女真人!为了金国。哪怕所有的完颜都往后躲他也会往前冲!当年投降蒙古实在是逼不得已!现在一听说彭义斌的义军已经收复了山东大地上许多州县马上反叛蒙古并将河北西路都元帅史天倪杀害!
史天倪的部属王缙、王守道二人侥幸逃出追上正护送母亲回中都的史天倪之弟史天泽。史天泽听闻噩耗大怒当即决定马上南下报仇!派监军李伯祐去见孛鲁请兵。
孛鲁听说后当即命史天泽弟继兄职并派萨讷台率3千精兵助其复仇。2月1日。史天泽第一战便生擒武仙手下大将葛铁枪。乘胜南下河北西路的定州中山府攻下无极县、赵州武仙抵挡不住复仇心切的史家精兵逃往西山。随后史天泽收复河北西路的首府真定府。
2月李全与南宋朝廷派给他的名义上的上司、淮东制置使许国的矛盾终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先是许国继折辱李全本人之后又折辱其妻杨妙真、再是许国的幕僚章梦先折辱李全的同党刘庆福再是许国凡遇到南北军有冲突之时总是偏袒有南宋军队歧视李全的山东红袄军。最后趁着李全往山东东路的青州益都府时。许国集结了13万南宋马步军在楚州城外搞大阅兵这明显就是在震慑城中李全之妻杨妙真及李全留在楚州城中的军队!
在青州的李全知道这所有情况之后。马上派刘庆福偷偷潜回楚州城中做好防范。而此时刚好潘家兄弟事败李全做为当时潘氏兄弟倚为靠山的同党虽没有直接参与但也很怕南宋政权、尤其是许国借题发挥。于是刘庆福、杨妙真两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首先找来一个男子冒充赵姓宗室要盱眙四军将士拥立以进行第二次赵竑事件。没想到盱眙四将皆不从。刘庆福不得不放低目标。只要除掉许国便算…
这时许国的手下也有人感到了这种山雨欲来的危险。苟梦玉前来警告许国。可没想到许国还一脸兴奋的样子“要叛乱吗?正好给我一个诛灭他们的借口!你莫非把我当成不知兵的儒生吗”跟着这种老大岂不危险?苟梦玉马上决定出卖许国!派人转告刘庆福“制置使大人要对付你们”
刘庆福再次决定先下手为强!这一天早晨许国刚刚起床。叛军便冲了进来!许国刚大叫一声“不得无礼”面颊上已中一箭流血蔽面而逃!后来在逃跑的路上自缢于途。乱兵则在刘庆福的指挥下将许国的全家杀害纵火焚官寺两司积蓄悉为贼有。章梦先则被刘庆福亲手所杀!反而是苟梦玉的家由刘庆福下令专门保护。随后叛军拥通判姚翀入城犒两军使之后归营。
叛军还搜到了两筐许国的来往书信刘庆福不拆下令直接送往青州给李全。李全在看到朝廷有给许国的命令要他对付李全不禁大怒。又看到苟梦玉劝许国对刘庆福先下手为强的书信不由对这个姓苟的极端厌恶下令杀掉!
许国这个人让李全对南宋政权彻底寒心就此走上与之敌对的道路!而李全造反的后果是全世界都对他露出了笑脸!
南宋的史弥远对他更温柔体贴、金国也以各种优惠条件招揽他蒙古人暂时没消息估计是隔得太远没法接触…
世界是多么奇妙啊!我变得越坏这世界居然越爱我!那还等什么?李全决定变本加厉!他颠倒黑白声称兵变是爱国因许国之前已叛国。他是正义之师!所以第一:国家应表彰我;第二:周边其余义军要全部归我所有!
南宋对此表示沉默说实话官方只需李全表面上的臣服最大要求不过是让李全继续扮演挡箭牌竖在淮东、山东地面挡住女真人及可能打过来的蒙古人…除此之外罪名、功劳、官衔、粮饷…都无关紧要!
于是史弥远紧急任命曾是海州知州、与李全关系极好的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命他尽最大可能安抚李全。扬州知州赵范将他从乱军中得到的制置使大印交给徐晞稷。
李全这时已从青州回到了楚州他假意斥责了刘庆福一番并杀掉数名叛军上表待罪。可史弥远哪敢治他的罪?徐晞稷则更加不敢他口口声声称呼李全为恩府、杨妙真为恩堂。
3月此时的赵昀虽是皇帝但外有史弥远专权、内有杨太后垂帘他的亲政还要等到8年多后的史权臣去世。而对杨太后当时很多人多赞扬本朝世有母后之圣。唯独杨太后的侄子杨石看出了这背后的危险“当年仁宗、哲宗都是幼年继位、英宗则是养子继位母后临朝宜也。而主上已19岁了熟知民事天下悦服。若太后垂帘难道不怕皇上身边有小人离间之嫌吗”杨石秘密给自己的姑姑上奏章。上面详论仁宗刘太后、英宗曹太后、哲宗高太皇太后当年所以垂帘听政之由以及汉唐等朝的太后临朝称制的得失。于是4月7日杨太后颁下手书“吾年晚多病志在安闲。嗣君可日御便殿听政我便撤帘”8日文武百官纷纷赞扬杨太后的圣断。宋理宗则在8日、11日、12日三次请求杨太后垂帘听政但都被杨太后拒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