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真理!
令尹子木留住了伍举不知是福还是祸因为伍举有个孙子叫做伍子胥攻灭楚国的元凶之一。
但值得赞许的是子木的举动为楚国在用人问题上开了一个先例也就有了后来的吴起变法。
如果你认为子木只是一个古板、惜才的贤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个脾气火爆很有军事才能的统帅。
公元前548年秋刚上任的子木一听说舒鸠背信弃义背叛楚国知道是吴国在背后使坏怒火中烧直接登上战车率三军进攻舒鸠。
舒鸠地理位置不好处在长江边上楚“舟师之败”后吴水师时不时跑来劫掠一番时间一长便也难忍攻伐之苦。
原楚国令尹蒍子冯在世的时候舒鸠曾有背叛的想法但碍于同蒍子冯的关系一直没有撕破面子。
蒍子冯去逝之后舒鸠一不做二不休咬着牙归服了吴国。
子木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轻取舒鸠战略重镇离城。
舒鸠心知难挡楚军铁蹄马上求救于新主东吴吴国为保护新入盟的小兄弟自然二话不说领兵来救。
子木见吴军救急冷静地命右军先至舒鸠附近埋伏将左军作战略后撤装作要逃跑的样子引吴军深入伺机寻找战机。
吴军不知是计一头扎进楚军的埋伏圈中在楚左、右两军之间困斗了七天七夜饿得人黄马瘦。
此时子木觉得时机成熟以“私卒诱之简师会之”的战术将吴军打的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楚军趁机包围舒鸠舒鸠准备再次臣服楚国但子木不同意擅作主张一气之下将叛服无常的舒鸠灭国。
灭鸠设县这一举动有力的打击了吴国对楚国主权的挑战行径震慑了私下里与吴国有来往的东南属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老大还是老大不服不行。
吴国与楚国的武斗往来中吴王诸樊对楚国的战事格外上心——吴国胜很开心;吴国败很不开心。
舒鸠之败让吴王诸樊很不开心好不容易争取到楚国附属国的归附竟然被楚国给灭了传出去让国人笑其无能很没面子。
重整旗鼓之后不甘心的吴王诸樊亲自带兵准备用武力将离吴国最近、最小、最没存在感的楚附庸巢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弥补失去舒鸠的损失同时让楚康王等人也切身体会下附庸国被灭的感受。
但令吴王诸樊没想到的是这一仗却成了他最后一仗。
抑或想重新找回吴国在江淮地区的控制权又或者想把王位尽快传给四弟季札吴王诸樊攻击巢国可以说是不计代价——亲自赤膊上阵带头猛攻巢国都城。
效果也是很明显吴军士气大涨不要命的冲击巢国的城门让巢国人惊恐万分。
面对楚援军迟迟不来的状况巢国人几欲放弃抵抗投降吴国又一想到舒鸠的下场咬咬牙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一个叫做牛臣的名字出现在了史书中。
在巢国上下都很悲观的情况下大夫牛臣却很冷静经过几天的观察他认为“吴王勇而轻”如果打开城门以吴王诸樊的性格他一定会亲自带头杀进来届时只要安排好弓箭手必能让其一箭毙命。
有人反对因为当时礼法规定不得在战场上杀害国君如果违反将会招来众怒。
也有人支持如果吴王诸樊死了边境上或可以稍为安定一些(“强其少安”)百姓也可安居乐业。
情况危急巢国也只能冒众怒一试了。
第二天吴军非常惊讶的发现巢国都城城门大开远望去城内空无一人但吴兵还是很机警的纳闷之余谁也不敢冲进去担心有诈。
他们认为这是空城计!
吴王诸樊不是司马懿他也不想当司马懿面对巢国人赤裸裸的挑衅他毫不畏惧不顾众人劝说决定将计就计怒而拔刀、力吼一声带领将士们冲进了巢国的城门。
迎接他的只是漫天箭雨。
乱箭从中诸樊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激起的黄沙缓缓上升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位死在前线的诸侯君王。
他期望用他的牺牲将王位传给二弟余祭他相信二弟也会继承遗志依次相传直到将国家交给四弟季札才罢休最终了却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
他希望用他的英勇换来吴人激昂的斗志在弱小中迅速发展壮大国富民强。
但他的壮烈却让吴人悲痛不已与楚国的仇恨再也没有化开过。
让他欣慰的是他的仇他的儿子给他报了。
报的很彻底差点灭掉楚国。
面对吴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楚康王觉得不能坐视不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吴国大丧期间进攻吴国。
而在伐吴之前楚康王为了防止大军出动晋国有所动作还做了一件事——向秦国借兵。
早在两年前(公元前549年)晋平公为了专心致志的对付齐国曾派韩起到秦国以求结盟但双方存在分歧秦国方面只同意罢兵休战而未结盟。
今年(公元前547年)刚开春秦景公为了专心致志的扫清西部戎敌厚起脸皮派亲弟弟后子针到晋国询问前年的盟约是否还有效?
“秦、晋不和久矣”晋国非常珍惜与秦国友好的机会见秦国抛来橄榄枝忙不失迭的点头同意。
此时此刻楚康王认为如果伐吴之战有了秦军的加入晋国肯定不会贸然行动从而破坏得来不易的秦晋之和。
公元前547年五月楚康王亲领楚秦大军向吴国浩浩荡荡杀去。
在大军到达雩(yu)娄的时候得知吴国早有防备戒备森严楚康王思考再三不打算硬拼担心遭遇挫折便把兵锋指向了另一个国家——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