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大楚820
  4. 122、叶公
设置

122、叶公(2 / 2)


中原这边也不太平晋国赵鞅与齐、卫交战无暇南顾。

时机来了。在叶公的建议下楚惠王大胆决定趁势起兵复仇——灭陈。

既然计划是灭陈那么在主帅人选上就要慎重楚惠王向太师子穀(gu)和叶公沈诸梁询问。太师子穀建议:“以前令尹、司马攻打陈国的时候右领差车和左史老都随军出征辅助过主帅让他俩担任军队统帅应该是可行的。”

经过白公之乱之后叶公对用人一事上非常谨慎他反对道:“右领差车和左史老曾做过俘虏地位卑贱国人看不起他们如果让他们担任统帅恐怕不能服众。”

太师子穀坚持道:“做过俘虏又怎样?观丁父做过鄀国俘虏武王让他担任主帅战胜了州国、蓼国降服了随国、唐国开拓了群蛮之地。彭仲爽做过申国俘虏后来文王让他做令尹治理申、息二县征服了陈国、蔡国使之前来朝见并开拓封疆到达汝水楚国得以大治。只要能够胜任职位出身卑贱又有何妨?”

叶公对楚惠王说:“虽然右领差车、左史老有着和观丁父、彭仲爽一样的出生但不一定就具有观、彭二人一样的美德我还担心他二人因为做过俘虏而心生卑贱难以号令军队、令行禁止。当初令尹子西对没能征服陈国抱有遗恨上天若要灭掉陈国一定会安排他的儿子去完成父亲的遗愿上天意志不容怀疑您何不派遣子西的儿子去担任统帅呢?”

楚惠王应允通过占卜任命子西小儿子公孙朝担任主帅。七月公孙朝率军抢收陈国的麦子引陈军出城大败之。随后包围了陈国。七月八日楚军攻入陈都。为防止陈国复国公孙朝灭宗毁祀杀死陈湣公。随后楚军占领陈国全境将陈国以为县陈国亡。

陈国灭亡之后叶公也感觉年纪有点大了准备激流勇退把机会留给后浪启用年轻一辈担任楚国的要职。在人选问题上楚惠王建议由自己的亲弟弟子良接任令尹一职原令尹子西的大儿子公孙宁接任司马一职。

这是楚国高层的一次大变动自然少不了占卜。占卜的结果很好:子良接任令尹一职“吉”并且“过于其志”。“过于其志”的意思就是说子良做了令尹之后还有上升进步的空间。

楚惠王很满意大喜。

叶公很不满意他反问楚惠王道:“令尹之上是什么职位?”

毫无疑问令尹之上便是楚王。“过于其志”就有可能夺位篡权造成楚国内乱。叶公还是对白公胜一事耿耿于怀希望将楚国未来的隐患捂杀于襁褓之中。

楚惠王采纳了叶公的建议。

于是叶公毅然决然地交出权力把令尹一职交给了原令尹子西之子公孙宁司马一职交给了原司马子期之子公孙宽然后淡然地回到了封地。功成身退拂去功与名。

但关于他的事情还未结束。

当初吴国强大楚国和越国缔结同盟共同对抗吴国。自从笠泽之战后吴国日薄西山越国不断壮大楚越联盟也出现裂痕。

公元前476年(楚惠王十三年)春越国为让吴国放松警惕出兵佯攻楚国借此迷惑吴国。但此次佯攻越国有两件事做的很不地道:第一没有跟楚国打招呼便贸然出兵;第二盘踞楚国边境数月之久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

作为越王勾践的外甥楚惠王感到十分不悦派公子庆、司马公孙宽率军攻打越军越军也很知趣退兵回师。但这仍然不能让平息楚惠王怒火他准备给越军一点颜色看看于是楚惠王提出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征服东夷。

东夷是众多蛮夷的统称地处东海之滨同越国的关系大致上处理的比较和谐但又不完全亲附越国忽明忽暗、相安无事。

楚国攻打东夷首先就要考虑二个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如何打。

打开地图我们便会设身处地的体会到楚惠王面临的困难:东夷在越国的东边。换句话说攻打东夷首先要沿江东下抵达越界然后在没有后勤补给、不惊动越国的情况下横穿沼泽遍布的越国孤军深入、长途奔袭一千余里。

这个任务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耗时间、耗国力的军事行动一不留神便会全军覆没。

第二个问题——人选问题。

一般而言这种大型军事行动必须要令尹全盘操控但令尹公孙宁和司马公孙宽抽不开身因为他们还要防范巴国。

就在去年(公元前477年楚惠王十二年)巴人攻打楚国包围了楚国的鄾地(今湖北襄阳北)楚惠王派令尹公孙宁、寝尹吴由于、工尹薳固在鄾地击败巴军巴军惨败。

令尹公孙宁率军乘胜追击巴国损失惨重、国力大衰迫使其永远退出汉水流域。为防止巴军反扑楚军只能驻扎前线。

于是楚惠王再度召见退休的叶公沈诸梁。

经过几天考虑叶公同意了。

秋季叶公沈诸梁率军攻打东夷。战果辉煌——三夷百姓(今浙江宁波、台州、温州一带)皆臣服于楚并与叶公在敖地(今浙江滨海处)结盟。

楚国在越国眼皮底下人悄无声息的收编三夷越人大惊越王勾践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鲁莽行动余生再未起扰楚之心。

经此一战楚国声威大震“天下莫敢以兵南向”叶公沈诸梁也正式告老引退。楚惠王念其功高劳苦“彼崇其爵丰其禄”赐给他食田六百畛从此安度晚年。(《战国策》)

约二百年后荀子在《荀子·非相》中写道:“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

“身获于表薄而财于柱国;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邦有道时文能安邦;邦无道时武能定国。

一个才华卓越的水利专家一个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勇士一个因与孔子政见有分歧而被杜撰“叶公好龙”故事误解百世之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