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在管理那么人情自然会产生。
一次监考一次举荐一次相遇关系就有了。
就连于谦也沉默了下来。
“朕也知道若不如此那么群臣党争于国不利因而两京各衙门属官、首领官从本衙门堂上官考察自考自疏流于表面然因害怕党同伐异而放任各衙门如此当真比党争要好吗?”
朱祁钰发出了来自灵魂的发问。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朝廷的斗争很多时候是抱团取暖的党争。
就因为想要避免这样的党争放任各衙门自己监察自己以至于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到最后也只能拍王振的马屁。
当初所设计的廉洁制度已经因为时间的腐化荡然无存了。
“陛下若不如此那么党同伐异朝廷必乱。”
于谦站出来说道其他人不敢说但是于谦敢啊。
“嗯那么放任京察之后就没有党争了?诸卿你们多少与三杨有关系的若一旦涉及三杨你们又会如何?”
朱祁钰没有反对于谦不能因为反对而反对现在是讲道理的时候。
没办法主少国疑朱祁镇登基时才七周岁张皇后为了避免自己干政就让三杨辅政。
本意是好的但是也让三杨的关系网无比的稳固。
并不是说三杨是坏人他们是朱棣为子孙留下的班底是守成的大臣。
在仁宣朝也体现出了三杨为政之道。
但是土木堡戳破了虚幻的盛世大明需要改变而这种改变就要突破三杨的为政方针。
再加上三杨死后王振擅权朝廷腐败人心早就变了。
吊死在惠通河的杨氏就能看出来。
于谦抬头挺胸道:“按律严惩三杨对臣有赏识之恩但国法无情臣必不会徇私。”
“那其他人呢?县官不如现管各地官员呢?多多少少也有关系他们也如于卿一样吗?”
面对圣人的言语于谦沉默了他有这个自信可对于别人他不敢轻易保证。
“所以京察要改但朕知道诸卿担忧东厂和锦衣卫朕可以保证若是诸卿能想出个章程朕不会让他们参与。”
朱祁钰见于谦没有回答开口说道。
闻言众人悄悄松了口气毕竟京察是京察一旦特务机关参与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朱祁钰有想法但是不能自己说之前是审查各地田赋现在是考核官员绩效。
“陛下圣明。”
众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圣人一直进退有度一开始他们不习惯现在这样的相处方式就很舒服。
谁读书不是为了名流千古谁愿意被世俗沾染尘埃谁又不是一开始都是满腔热血。
自愿自决圣人给予了他们尊重没有事事一意孤行若是在这种事情上保持私心那么历史会记得他们耻辱会印在他们身上。
身为内阁大佬没有一个人不在乎身后事的。
这天之后巡查组再次成立不过这次不再只查税赋而是开展天命年的第一次京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