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1. 追书网
  2. 耽美小说
  3. 时空走私1859
  4. 第二零五章 马鞍山重工业区
设置

第二零五章 马鞍山重工业区(2 / 2)


比如在高炉方面使用了烟气回收装置可以利用官道排放烟气的余热来帮助预热空气进行助燃从而减少能耗。提高效率。

又比如高炉与转炉连接方面都是保温管道且有电脑控制炼出的铁水可以自动流入转炉。尽量减少热量损耗而转炉炼钢过程也都有电脑监控比如吹氧量炉温什么的。

出来的钢水呢要么直接进入钢模直接成就一个个的粗钢胚要么经过层层降温冷却后。再经过自动锻压机打造成锻压预制件比如p60钢轨。工字钢或者钢筋之类的。

当然不同的预制件要求的钢材性质不同对高炉以及转炉的控制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通常一炉钢要出什么东西都是提前预定好的轻易不好改变。

整套系统连工业制氧设备都有还是最先进的富氧膜加低温萃取的技术保证了纯氧的供应。

整套系统是一家地方的钢铁企业新上马的设备使用了还不到五年本来是专业做高铁的60轨的但谁知道后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市场变了不说政策也跟着变这家企业入不敷出面临倒闭风潮而且这些小型的设备因为不符合规定也要下马所以就被张信达用很少的钱打包买了下来。

其实这个钢铁厂张信达早就买了不过因为隐蔽的缘故没有直接在中国就传送而是费尽心思拉去莫桑比克在莫桑比克重新安装调试好并试运行了下没问题这才重新找机会给李永吉送来。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李永吉也把高压电线从广德县扯了过来这样就可以利用广德那个火电厂的电能了。

李永吉都想好了这套设备以后生产出来的钢胚小部分用来制作武器直接利用设备生产无缝钢管然后生产夏普斯步枪跟拿破仑炮另外一部分则用来做60铁轨出来的产品直接铺路从而正式的开始铁路的大铺路计划。

经过张信达那边试运行的情况看这套炼钢设备全面安全运转的话如果不停料不停炉可以达到年产钢胚30万吨而且维护方便操作简单控温精准最适合水平不高的人操作。

以60钢轨为准一般是一米钢轨60公斤左右一年产30万吨钢铁那就是说一年就可以铺路两千五百公里当然那是理论实际肯定到不了再说钢铁也不能全用来铺路还要制作武器呢但铺一千公里总是可以的。

看一看现如今的世界各国1860年的英国最牛全国生铁产量是380万吨就这个生铁产量据说就超过了法国、德国还有美国总和的一倍。

这样一看李永吉这套设备似乎也就一般般但李永吉搞的这是钢不是生铁性质不一样质量更没法比。

想一想另一个时空的中国刚建国的时候钢铁年产量不过158万吨也就是说李永吉这一个设备就超过了另一个时空新中国建国时期全国的钢铁产量。

而且这全套设备连厂房加起来也不过才两千吨出头换算成传送吨位也就是张信达二十来天的积攒量换言之真要是狠了心的攒钢厂李永吉完全可以一个月就增加一个小型炼钢厂!

当然现实肯定不可能一个月一个同类型的钢铁厂这倒不是说传送有问题而是张信达要隐秘的弄来一个小钢厂重新安装调试好也需要时间另外李永吉这边也没有足够的钢厂熟练工可用。

但是三个月增加一个炼钢厂还是可以的而且这里面很多设备其实可以共用比如纯氧制备设备就不用再买这套设备的产量足够大再来两三个同类型的设备也足够这也就是说可以减少传送吨位的使用。

当然这也是因为高炉设备跟转炉设备体积太大相关设备太多占用了太多吨位的缘故如果不要自动化那么高的只是传送高炉或者电炉那效果会更好。

不过呢电炉耗电量太大还需要建设更多的电站另外电炉的产能也远远不如转炉只是产钢质量更好罢了。

在李永吉目前这种只需要普通甚至劣质钢材的情况下用电炉就有些太浪费了还是转炉加高炉更适合。

而且高炉加电炉的模式还有利于自己的科研团队去摸索复制怎么说工艺还算能摸到边复制不了大的复制小的总是可以。但电炉就不一样了这东西如果其他相关科技达不到比如没有电力的话那完全就复制不来所以无论是从性价比还是山寨的角度看都是高炉加转炉更合适。

当然电炉也不能没有实际上广德县早就有三台小型电炉目前中华帝国的银币还有一些自己制造的精密铸件都是在这三台电炉上出产的。

不管怎么说张信达传送过来的小高炉加小转炉的现代化炼钢系统的确填补了中华帝国没有现代化炼钢工业的空白开启了大炼钢铁的新时代。

有了现代的炼钢系统有了完善的基础化工系统有了最基础的发电系统再加上中华帝国还有配套的百吨水压机油压机各种给普通机床、车床以及五台数控机床再加上煤炭开采、铁矿开采等开掘工业一个小型的重工业体系就算是基本建立起来了。

又因为这些重工业多集中在马鞍山以及广德一线尤其是新工业区会以马鞍山为中心进行扩张所以又叫马鞍山重工业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