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更是代表着大唐的开拓精神,
而不是一味的保守、享受。
至于说造反这事,只要给诸侯国加上几条锁链,那基本上永远反不起来,反也不用担忧。
皇太子坐在那里,神情很淡定,已经越来越沉稳了,把李泰分封到海外去,李承乾心里是极高兴的,省的这个弟弟天天在长安晃,总是个隐患。
但他没表现出来。
“陛下,具体如何分封呢?”右仆射温彦博发问。
“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分封?”李世民反问。
众大臣一时没人应答。
“怀玉,你来说说。”皇帝直接点了代司空、太子太傅武怀玉的名。
诸王分封边疆,可以说是早几年武怀玉一直在主张的。
“陛下,臣支持分封宗室诸王于边疆之地,屏藩中央,开疆拓土,对于诸侯国的政策,臣还是坚持原来的那一套,
“你再说说。”李世民笼着袖子道。
武怀玉的那一套,其实大家都还记的很清楚,今天武怀玉当着大家面又重申了一遍。
主要还是那几点主张。
首先,诸王分封边地,以州为国,诸王兼任刺史,享受封地州三分之一税赋,另三分之一留州县,三分之一上缴国家。
分封的诸王享有刺史的一切职权,临民治政,授鱼符,加号持节诸军事,统领州兵。
但是,封国的流内品级官员,须由朝廷任免,诸王没有任免官员的权力,但流外的吏,可由诸侯、州县自置,诸侯虽无官员任免权,但有监察权。
再就是,封国的司法权,归朝廷所有。
然后就是军事这块,
诸王,刺史加使持节诸军事号,可以统的是州兵,也就是团结民兵。另外视诸王的品级他们可以拥有一定的护军、亲事、帐内等。
而镇戍兵、折冲府兵,诸王无权直接统领,但与内地刺史一样有一定的监察权,比如朝廷调动州内的这些镇兵、戍兵,按制,兵部发令,将领要与刺史合符,才能调兵。
民政、财税、军事、监察、司法,这么几大块,划分的很清楚明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诸侯国的继承问题,比如魏王李泰分封的这个长泰州,他死后,由他的嫡长子继承爵位、世职,但按例要降等袭爵,继一等,称嗣王,刺史之职仍袭。
其余个别儿子,或有特殊功劳恩典的可以封郡王,其它儿子们只能封郡公。
嗣王和郡王的继承人封国公,其它儿子再降爵封。
只要是袭有爵位的,那就能在封国内划分一块封地,原则上不管传袭多少代,分封多少子孙,都只在初代封的封地内划分封地。
李泰的这个长泰州封地,现在看着不算小,但在海外,人口又没多少,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就算土地肥沃,将来人口上来了,可那时儿孙继承,推恩分封,就算嫡长一系代代能维持个嗣魏王、长泰州刺史的官爵,可这个长泰州,其实也被分封成大大小小的封地了,
李泰儿子们的封地可能还有一个县或是一个乡那么大,但等孙子辈可能就只有一个里,再往下分封,就可能只有一个村。
没有官员任免权,没有司法权,没有军事大权,甚至封地必须严格实行朝廷的律令法规,加上这代代推恩分封,
那这长泰州的诸侯,其实根本成不了朝廷威胁,时间越久,威胁越小。
而三分之一的税赋收入,又能供养诸侯,不需要朝廷额外掏钱。
这个分封法,对朝廷来说确实没啥坏处。
当然,还是那个问题,就是皇帝能不能舍得,毕竟这分封的是边地,不是中原内地,
就算给三分之一的税赋,但以现在这长泰州为例,那有几个汉人移民?
还得李泰在那边招募移民,甚至招商,自己屯垦,一切都得自己白手起家,前期别说税赋收入,只怕得不断的投入进去。
当然,长泰州不是什么真正的蛮荒苦地,那里土地肥沃,气候也不错,岛夷也不是什么太大的威胁,加之朝廷现在开的流州,已经初步起来了,能够借力不少。
税赋李泰现在别指望能收多少,但那里资源很多啊,能够垦荒种植的田地,能够种茶的山地,能够砍伐树木采摘药材甚至熬樟脑的山林,还有沿海的盐、渔资源也不少,甚至还能沾上海贸之利,
另外山里的矿产资源也还有,
李泰要是能够开发利用,不说自己开发,就是招商过去开发,他从中也能得到不少利,
武怀玉当初跟李世民说的没错的,流求是个宝岛,面对福建,依靠航线,种甘蔗熬樟脑采硫磺都能起飞的,
李泰分封去流求,那绝对是上上之选,当然,流求这种地方,富庶安稳是有余的,但也没其它野心家发展的可能了。
相比青海南中黔中安南等地,流求胜在安稳,但也别有其它的指望了,那里不是什么王霸之基业,
但李渊给李世民建议,让李泰去流求,又何尝不是看中这些呢。
若是让李泰去河北相州,或是江南扬州,有心人撺掇下,脑子发热生出不该有的野心,到时免不得是场祸端,甚至终究逃不过自取灭亡,这是李渊和李世民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说到底,李世民现在分封诸王,最主要考虑的不是屏藩中央,而是不想让这些诸王养在长安,再生出什么事端来。
太子这些年,已经通过了他的考验,他也认定太子了。
现在就是稳固太子这储位,不想再动摇国本。
把能威胁太子的隐患都送出长安,远离长安。
“陛下,还有一点建议很重要,”
“诸王若分封就藩,以州为国,那么就不能再担任朝廷其它官职,”
这条,其实就是指皇帝喜欢以诸王出任都督刺史,甚至任雍州牧、大将军等职去的。
哪怕是遥领都不合适,更何况皇帝是真给成年诸王实授这些要职的。
要是这条不改,
那以后诸王有自己的封地,却又在朝廷担任大将军,在地方任都督刺史等要职,这早晚重蹈西晋老路,最终诸侯王们权势涛天,最终走上造反老路。
分封,就得把诸侯锁死在边地的封地上,有本事你就专心经营封地好了,其它地方就别想了。
皇帝从谏如流。
这天讨论的很热烈,有皇帝定下的基调,后面讨论的也只是更加完善制度。
比如以后只有分封的亲王、嗣王有权置护军府,亲王护军最多一千人,嗣王护军最多八百。而没袭封刺史的诸侯子弟,哪怕袭封郡王者,也无资格置护军府。
郡王、国公、郡公等诸侯子弟,都只能在袭封领地后,可以置护卫府,统亲事、帐内,按爵位亲事帐内人数有差,郡王一营,国公一团,郡公一旅,县公一队。县公以下,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