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起兵陇西,家中尽皆托付文穆皇后,皇后生了长子,恰逢着婆母因难产厌恶幼子,就将康王与长子,就是后来的太宗皇帝一起养了。因此,康王虽然是太|祖亲弟弟,却与皇后情同母子一般。康王在北荒陷落,文穆皇后大怒,亲自领了女将赴北荒寻人。
后来颉墨族灭得那样彻底,和文穆皇后也有关系。文穆皇后在北荒所见,颉墨族势大,烧杀他族营地淫辱妇人,劫掠他族幼儿养成娈童,将砍掉的头颅堆成高高的山峰,其中不乏十岁以下孩子。文穆皇后是何等嫉恶如仇的性情,大战到最后,皇后坚决不同意颉墨族投降,硬是领着女将们将颉墨族屠了干净,三岁以下孩童全部流放极北之地。
太|祖皇帝对妻子最是维护,生怕妻子有损,让自己最出色的贴身护卫,当时才十五岁的老肃王跟在皇后身边。康王在颉墨族现身,谁也不敢处置,只有老肃王天生是刚正不阿的性情,亲手捆了康王到文穆皇后面前。
文穆皇后抱着康王大哭一场。彼时康王被药物控制了十几年,早已精神不济,只记得自己还有一双儿女在北荒,便向皇后求情。大祭司早被老肃王亲手砍了,只剩一个女儿方才五岁。文穆皇后实在不忍心康王失望,霍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肃王去俘虏营提了人,太|祖皇帝发话,不可带回洛都,便由霍家在北荒寻了一户人家托养,十几年下来,女孩子出嫁生子,一如常人,又过了一代人,才放松了监视。
谁也没有料到,会有人专门去接触这个女儿的后人,日日挑唆教养,还能收拢了颉墨族残存的势力交给他指使。这人对霍家、谢家都十分清楚,花了多年布局,在洛都和白蛮都布下耳目。
肃王世子与长公主伉俪情深,世子出征北荒,死于战场。长公主早产,他们安排了曲氏进入霍家。
白蛮裴族长的夫郎来自冯家,冯家主母懦弱,夫郎到北荒行商,在马场救下一个北荒女子,纳为妾室,养育了一个庶女。他们花了心思,让庶女李代桃僵,掌握了勇毅伯府。
这样长线养下的细作,是不应该如此暴露的。霍震骁再入北荒大军,豫王倒台,此人没了大笔的钱财来源,霍震骁明摆着将要入主西疆,他再不能忍耐,有了南廉侯府之事。
“白蛮的香料是很出名的。”谢寒蝉夸了一句。
冯家就是白蛮最大的香料商。
本来,一环扣一环,从香料来源到人物来历,明面上都无懈可击。查到底,也不过就是勇毅伯府与南廉侯府的后宅恩怨罢了。
可是,也没有人能想到,曲氏会对谢寒蝉如此嫉恨,要将事情栽赃到她身上,非要在谢寒蝉来时发动。
谢寒蝉的习惯,吃糕点要先煮茶,茶水未热,霍南玉等着无聊,才会去喂鹦鹉。而且,若不是谢寒蝉在侯府,便是被人发现了霍南玉的异样,也绝没有这样快动作,更不会知道如何分辨毒性。
“冯家虽然是白蛮最大的香料商人,但若说这些香料的性情用处,再没有比大巫医更清楚的。”
栽在这里,她怕是已经成了别人眼中钉。
裴韵拨了二十个金刀卫给她防身,也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等着她来发现这些关节,天家是不是也太看得起她了。她不过一个谢氏女子族学未来的山长而已……
霍震骁看出她心思,只能说一句“为尊者讳”。
“那就是了。”谢寒蝉了然,总不能让陛下指着太|祖夫妇的画像大骂他们给后人留烂摊子,也不好明白查探打草惊蛇,暗中查访又不能尽力,且,能确定和这股势力没关系的,只有霍家跟谢家罢了。
天家虽然对臣下信任有加,但也不是盲目相信。
甚至,在天家的心目当中,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要马上就将人挖出来。大战在即,阵前查案,便是她二表兄说的“动摇军心”。
“天家真是用心良苦了。”
既要对谢氏有所交代,又要让霍家毫无后顾之忧上阵,谢寒蝉确实是做这个“明白人”的好人选。
霍震骁仿佛能看见自己那个皇帝舅舅一脸得色大笑的样子。
永茂帝确实在书房大笑。
谢寒蝉借口了解案情,将出身北荒大军,此次编入西疆行营的将领名单都列了出来,又将其女眷家属也单列了一份名册,其间关系盘根错节,看得人头大。七大姑八大姨的,左右算一算竟然都是亲戚。
蒋彬眼睛一亮,调动巡军御史将当年的贪腐案卷宗再开。其中,竟然牵扯着当年霍震骁在北荒战事时砍掉的三十六名逃兵中几人的名字,还有五城兵马司两名副指挥史。涉事之人处于紧要之职的,被兵部悄悄以各种名义明升暗降调离前线,并监管起来。
“你这个学生有意思。”
蒋彬欠身谢过天家夸奖。
“人情往来,世家关系,都是学问。这个孩子倒是不拘泥得很,难为还这样细心。”
身居高位的人往往容易忽视小人物,既不在意他们的生死,也不关心他们的喜怒,更不妨说所谓的尊严。贵人们常将奴仆婢女当作私产,上司官员们视鞍前马后的下属为无物,这样的想法,迟早是要出事的。
就是这些小人物,既自卑又自傲,一时的忽视,他们往往会将你记恨在心,一旦找到机会,便是怎样也要踩你一脚,将你踢入深渊。等到你发现的时候,或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或沉疴难返,无药可医,于是再无回天之力。看前头姓李的那个诗人,何等的天纵之才,也就不给大内面子,才有流放的下场。
谢寒蝉很是明白这些道理,她又善于管家理事,查了父系,又对照母系,妻族,甚至七拐八绕的儿女亲家,下属的管家,生意的合伙。
永茂帝看她列的条陈,一句废话都没有,实在比朝中一些满篇颂扬,通篇表忠心的奏折要好很多。永茂帝是个最不耐烦看花样文章的人,啰啰嗦嗦看下来找不到重点,耽误正事儿。